条约可能会苛刻的多。
颜礼倒是很淡定,因为他不相信电视台可以保持一致。
电视台各家的竞争,其实比制作方竞争还要激烈。
央视带头,或许有的电视台跟着学,但也有的电视台会背刺央视,抢优质项目。
如果央视【以点购剧】,别的电视台还是按照之前的路数来,制作方愿意选哪个不必多说。
凡事都有两面性!
以前央视平台最牛,好剧都是它挑完了,然后才是地方卫视挑。
现在【以点购剧】一出,剧组们用脚投票,说不定变成了地方卫视瓜分好剧,然后剩下的才去找央视。
购剧赔钱+内部贪腐,与优质项目大幅减少直接导致电视台整体收入受影响,孰轻孰重?
颜礼原先也紧张过,后来通过系统搜集情报分析后,就淡定多了。
虽然情况不会那么极端恶化,但各家电视台购剧时要求收视率成绩,乃至相应对赌,未来可能成为常态。
说不定以后还会倒逼制片方去“购买收视率”,满足电视台和达成对赌。
很多老朋友见到颜礼,都说颜礼变了,而且变化很快。
每次颜礼表面笑笑,心里都忍不住叹气,天天在社会这个染缸里泡,天天和吃人不吐骨头的老油条打交道。
不变,哪怕有系统助力,也逃脱不了被算计啃食。
所以就得变,变得更油更黑更狠,再借助系统,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乃至从那帮老油条手里抢肉吃。
…
虽说有些附加条件,但《水月洞天》单集60万的合同是实打实的。
颜礼展现出自己抢肉的本事,自然有合作者闻讯赶来。
不但有求合作的,还有想把他招入麾下的。
比如海润的刘燕明,想让他带着易安加盟海润,单独成立一个公司,负责海润的发行业务。
不单单是海润,华谊那边也通过人传话,表示可以聊一聊。
这也是影视圈或者说商业的经典操作。
华谊、海润都这么玩过,他们之前想发展艺人经纪,就直接挖王晶和常继红,连人带团队和资源打包拿下。
一方出平台和资金,一方出技术和人脉,互惠互利,做大做强。
对待颜礼也是如此,他擅长发行,手握电视台人脉,海润、华谊都需要这种人才,而颜礼背靠大公司,各方面有保证,上升空间也大。
当然,这是他们以为的,颜礼并不觉得自己干上升空间会低于加入海润或华谊。
他自己小老板当的有滋有味,干劲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