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开拔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光绪30年生人,安徽无为人,1923年,戴安澜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并于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自毕业后历任排连营长,参与北伐诸役。
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旋因战功荣获五等云麾勋章,后升任陆军第25师73旅旅长,在台儿庄战役以及随后的徐州会战中皆立有战功,后因战功着著,又被调升至汤恩伯嫡系部队第八十九师副师长,兼任陆军第31集团军干训班教育长,在随后的武汉会战中亦是立有战功。
武汉会战结束后,戴安澜便被调到新近成立的陆军精锐第5军任职,担任第200师的师长。
可以说,何炜眼前的这位将领足称得上是战功卓著。
当然,何炜对他更多的印象是来自于此公在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之役壮烈殉国的事迹。
何炜也觉得这位戴师长着实不错,为人朴实正直,治军严格的同时,也颇具君子风格气息,此次入桂先遣支队的编成后,戴安澜虽担任了指挥官,但杜聿明也对其直言,指挥作战一定要极力参考,多多听取何炜这个副指挥官的意见,遇到事情多跟何炜商量。
并且还将何炜是携常委员长手令而来一事告知了戴安澜,因而,戴安澜一来敬重何炜以往取得的战功,二来也深知何炜能携常校长手令而来,绝不能等闲视之,加之突击总队兵强马壮,故而,戴安澜这个正职指挥官根本没有把何炜当做副手看待,两人的角色地位俨俨有平起平坐之势,何炜在这支先遣支队中的话语权可谓不小,这对于何炜来说也是大为利好,毕竟,在入桂先遣支队这支大军中的话语权越大,他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
总之,何炜和戴安澜这段时间处的算是很不错,也为日后的联合行动与作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戴安澜这位英雄将领兼目前的顶头上司,何炜在尊敬的同时,也同样抱有着改变其壮烈牺牲悲壮结局的心思,这个时空中的许多事情,都已经因何炜这只小小蝴蝶的存在而发生改变,既如此,若还是让这位英雄将领牺牲在阴冷森严的缅北丛林之中,未免有些太可惜了。
当然了,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与眼前的开拔和作战无关。
“我可没有夸大,你的这套步战协同训练法,实在是很新奇,且十分的有章法,不仅我们翻译的国外战车应用教材中没有涉猎,就连我军中的那些苏俄顾问也从没有教授过,我的200师也配合过战车部队进行步战协同演练,但比之你搞出来的这套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