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而好奇的看着首都的码头,很多人都在兴奋的讨论着从未见过的大城市。
与码头上南京人的吴侬软语不同,这些中国士兵们全都是北方口音,而随着一声轮船的汽笛响声,最大的一艘火轮,缓缓的靠在了下关码头中央,停靠的地方和码头的其他地方不同,在那里,已经有宪兵第二团两个营的宪兵清出了一片空地。
“全体都有,下船1
火轮上,一名少校军官第一个跳下了渡轮,用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喊出了口令,船上的士兵们纷纷跳下了船,登上了码头岸边,开始整队集合。
几名宪兵军官也走了过来,和脚穿皮靴,身穿呢子军服,挎着花机关和快慢机的宪兵比起来,这些下船的士兵显得极为寒酸,大部分都穿着灰色棉服,脚上穿的是布鞋,甚至有穿草鞋的,身后背着斗笠,绝大多数士兵身上没有携带任何武器,只有带队的军官带着手枪,一些军士班长背着汉阳造,奉天造辽十三式,三八大盖等各型号步枪。
绝大多数的士兵都是徒手上阵,有的带着一把刺刀,有的干脆就只拿着被褥和摊子和行军锅灶,他们的任务,就是整体补到前线的作战部队中,接过前线士兵留下的带血的武器,戴上从尸体上摘下的钢盔,一个接着一个的,投入到淞沪这个嗜人无数的阿鼻地狱之中。
大概十分钟后,所有船上的中国士兵才全部登上码头,开始集结,那片被宪兵清理出来的空地上,此时已经挤满了新登岸的中国士兵,到处都是军官和班长的喊叫和组织声,上岸的中国士兵开始以营连为单位列队集合,虽然纷乱,但也是乱中有序,这些新到的官兵,正是从湖北新近增援来的徐源泉部第十军。
这支部队系张宗昌的部队余部,此次淞沪前线部队伤亡惨重,该部接到命令,抽出部队中的官兵前去补充胡宗南的第一军,现在登上码头的四千多人,全部来自第四十一师,这个师长期驻扎在湖北荆州,接到命令后立刻从荆州乘船开往南京,接下来,他们即将按照预定计划乘坐火车开往南京。
一名四十一师的中校在整顿过队伍之后,很快上前与前来接洽的宪兵部队军官进行交接,按照预定计划,他们将尽快开往淞沪,这名中校觉得自己带领的部队只会在稍事休息后登上开往淞沪的火车,然而,宪兵部队的军官交给他的命令,却是令他大吃一惊。
“着令你部留置准尉以下士兵一千名于南京听调,余部即刻开往淞沪。”
虽然不明白军政部此令有什么用意,可军官唯有执行命令一个选择,很快,码头上的几千人分做了两队,一队约有将近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