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说道:“你说的那两次,都是后面的事了,但第一次改命吗……你猜为什么郑伯爷能清楚徐荆山是个读书种子?”
“徐荆山的父母是郑伯爷家的佃户。”
“郑伯爷住在镇上,田地却拥占了数个大镇,门下的佃户极多,没有上万,也有八千了,加上他又不喜读书,哪能知道徐荆山是个读书种子?
再者说,读书种子,毕竟只是个读书种子,前途并不明朗,郑伯爷却将他当成了奇货可居之人,他哪来的信心?这其中有古怪的。”
翠姐讲到此处后,又说道:“是因为徐荆山的父母啊,眼光窄浅,见儿子打小便能吟诗作对,便田也没心思种了,带着他去镇上、县里的大儒、大书家的家里作客,日日去卖弄表演,
运气好了,有些大书家会送些字画,大儒会夸上几句,惹得财主们,也发送些钱财,
运气再不好,也能蹭些酒食,菜肴丰盛,日头久了,他家的田地也荒了,徐家人便靠着这位神童,四处过着招摇日子,这才是第一次改命。”
翠姐说道:“我母亲后来推演过,他说要养成文坛大圣,不可过早沾染财气、名气,更不可张扬命格,
徐家父母过早的大肆宣扬‘神童’之名,便已经在徐荆山的文圣命格根基上,打下了一道裂痕,初时不太明显,往后若是不加以引导,裂痕扩张,命格便会分崩离析,
而且过早扬名,有心思有眼力的人,便会察觉到徐荆山文气超凡,会加以利用,瓜分文气,
郑伯爷是个大地主,手底下养了算师的,在徐荆山九镇二十七乡扬名之后,他便找算师偷偷算过,这一次演算并不算精准,但也算出了徐荆山不是池中之物,这才把他就接到镇上大宅。”
有了翠姐这一番讲述,周玄忽然有些明白,为什么孟母要三迁了。
三次搬家,远离那些蝇营狗苟之人,培养出了个“千古亚圣”。
“原生家庭实在太重要了。”
周玄又问道:“翠姐,后来呢?真是西谷真君收走了徐荆山的文圣命格?”
“胡门那些人,讲得有鼻有眼的……各种说法都有,但最可信的、传播度最广的,西谷真君只是露面之人,真正收掉文圣命格的,是四大神君合力收下的。”
翠姐出身胡门,胡门里又有许多活了数百年的精怪,知晓的世间秘辛极多,
周玄发现自己可算是遇上宝藏了。
在井国,世间隐秘,也是与香火同级的硬通货了。
他继续发问;“那四大神君,算是什么级别?”
“这便不清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