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道境,是曰大宗师;
最后一境界,则曰应帝王。
在民间脑补记忆中,魔教妖人,个个武功高强,之所以能在郡城中搞出大破坏,就是因为这些魔教妖人,看了《明报》上的小说,学会了内功,武功大进。
这就出现了很有趣的一个现象。
陶知命看得很准。
武侠精神,可称为“侠道”。
武安卒虽然也会武功武技,却架不住内功内力之神异,这才没能及时制止住魔教妖人。
想要在仙门正道的基础上,走出独属于自己的道路,十分艰难。
听陶知命指出关键症结,南奕心中凛然。
而江湖武夫,则是为之疯狂。
南奕若是散修,未得陶知命指点,贸然发表《志士仁人》,肯定会全数吸取《志士仁人》聚拢之灵性。
这个道场产业,可虚可实。
而等《志士仁人》一出,南天城文坛,终于震动。
但南奕,也只是看不惯而已。
比如南奕,亦比如曾经的陶知命。
自身道理究竟是何,从来都取决于本人内心,而非对外发表的文章。
二十至三十岁,积累名望,是为养气期;
三十岁以上,则处蜕凡期。
此外,因入道修行暗藏凶险,心性不佳者稍不注意,就会步入歧途,乃至死路。
而平民书生,则是随着《明报》大火,关注起了直描画技。
但这些繁华,终究只是凡间之繁华。
源炁合于灵性,是为法力。
等阅完之后,他甚至闭目凝思起来。
总之,此世修士,大都是在凡间过完数十年生活,红尘炼心后,才会破境筑基,从仙门外门,升至内门。
这意味着,南奕最低有着晋升地阶的潜力。
可黄阶小修士,凭啥开辟自成体系的新道,还能直抵地阶天阶?
反正以楚狂生为例,他早就能筑基,却一直占着郡守之位积累底蕴,也只是希望自己日后有望修至玄阶上品,即元神期。
但毫不例外的是,总有人例外。
可此世修行,讲究知行合一。
唯有真正找准自身之道,定下道途,凝练道基,才能在筑基之后,不会后悔,不入歧途。
简单来说,蜕凡修行,就是不断调整自身法力性质,让体内法力,从某一源炁转化而来的法力,变为某一修士的专属法力。
在郡府公布内功存在之后,原本还在纳闷奕武者为啥突然变强的江湖武夫,登时猜测,突然变强的奕武者,肯定是修了内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