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时,有客登门。
眼瞅着诸事已定,南奕转身便欲回学舍寝所,将《大离双龙传》的第四、第五章写出来。
《明报》眼下,已然是在南山县站稳了脚跟,除去按期刊印后续内容外,剩下的无非就是往外拓展市场。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得是建立在报纸有人愿意买的基础上。如果无人问津,只怕是连印模成本都赚不回来。
这也难怪谢北河,在估量出《大离双龙传》的惊人潜力后,毅然决定自起炉灶,创办《明报》。
不过整个楚郡统一阅卷,成绩出不来这么快。
“那我以后文稿,是写信给你寄来?”
南山学舍的讲师朱献,执教多年,桃李满南山,身份倒是足够。但如果南奕拿不下岁考第一,也很难请动。
放着《明报》的书架,从店外街道上,挪至书店门口,仍旧可以取过以后直接在柜台结账。
要等到年后的一月十一日,岁考成绩才会正式明传各地学舍。
首日特价一文,回笼的一千文,也就是十元,拿来印第二批的一千份。
若南奕能拿下今年南山县的岁考第一,由学舍开具推荐信,本质上也是一种路引。
南奕恍然。谢迦南,正是南山学舍两年前的岁考魁首。
其实《明报》暂时还未真正开始盈利,只是刚填上了前两期报刊的印模成本。但只要金额不太离谱,谢北河并不介意提前预支稿费给南奕。
“不用了,等年后我去郡城之时,再来分账也不迟。”南奕摇头。他之前在宋府得了一银元,眼下暂时不缺钱用。
从第二批开始,哪怕只是定价十文,每份报纸都能盈利九文。而现在已经卖出去了七百多份,意味着不仅《明报》第一期的印模成本已经追回,连第二期的刊印成本,也差不多有了。
不考虑印模的情况下,批量印刷一千份报纸,成本就在十铜元。算上印模成本三十铜元,谢北河之前投的四十元刊印费,刚好够建模印上一千份报纸。
见谢北河已想好后续安排,南奕也就不再管了。
总之,各种宣传推广手段,零零碎碎的,倒也无需多言。
在这一块,一方面是书行执事费进,依托本身人脉在联系外县的书商与书行执事;另一方面,则是谢北河在努力向郡城带货了。
来到北河居,南奕一边问着,一边扫了眼店里布局。
主要还是在于,等后面南奕去了郡城,拜入南天学院后,《明报》,该当如何。
如此暴利,南奕只是稍一心算,便觉惊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