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坏人也不容易
裴元立刻否决,“荒唐,我是大明臣子,天子亲军,哪有对付藩王的道理?”
“我刚才之所以那么说,无非是怜惜百姓而已。山东土地广大,人口繁密,可是大量的土地都被藩王侵夺,百姓民不聊生。裴某心生恻隐,不过是人之常情。”
萧韺立刻一脸无语的喊道,“停!”
裴元还有几串刚想到的新词儿没说,被萧韺这一阻挠,情绪就不太连贯了。
他不满的看了萧韺一眼。
却见萧韺语中带笑的说道,“就刚才这些词儿。”
裴元不解,但也不慌。
刚才这些词儿已经叠满甲了,不怕被人告密。
萧韺却丝毫不忌讳对付藩王的话题,循循善诱的说道,“你想想就刚才那些词儿是谁经常说,就该知道这件事,该去找谁合作了。”
裴元一怔,旋即恍然。
这踏马不是杨一清之流,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嘛。
也就是说,想要对付藩王,自己应该去和文官体系合作才比较对口?
也对啊。
藩王想要谋夺皇位的难度太高,很多都热衷于土地兼并,只是如此一来,势必就会和地方豪强产生尖锐的对立。
当今大明的文官政府,不就是地方豪强上的产物吗?
都说穷文富武,岂是这就是扯淡。
笔、墨、纸、砚、书,哪一样便宜?
光是作为考试基础的一项,想要写出一笔好字,就需要大量临摹练习。
要知道明朝的科举是文科考试,全都是主观题,考官的个人观感就占了很大的权重。
就算用其他手段能习字认字,没有用笔触在纸张上大量练习,也绝对写不出能参加科举的好字。至于知识的价格,那就更贵了。
无论古今中外,知识都没便宜过。
所以朝廷中的绝大多数文官,都是来自殷实的家庭。
裴元想要对付不断扩张的藩王,同样有强烈扩张需求的地方豪强,就会是他很大的助力。
裴元略有所得,接着就是一阵感慨。
没想到啊没想到。
没想到竟然连李士实、萧韺之流,也能给自己提出一些真知灼见了。
怪不得以往的贤君都需要虚心纳谏呢,学到了学到了。
萧韺见裴元若有所悟,又在旁补充道,“不过,你最好别玩火。”
“当年太祖皇帝曾经定下《皇明祖训》,里面说,‘凡风宪官,以王小过奏闻,离间亲亲者,斩。风闻王有大故,而无实迹可验,辄以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