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
如今兵部为胡宗宪一人独掌,身旁也无掣肘之人,可以说是说一不二。
但即便是如此,胡宗宪也是小心至极。
因为朱载坖交给他的任务也是非常巨大的。
朱载坖让他综合戚继光等将领在浙江施行的募兵制,以及大明坚持了二百年的卫所制度,重新制定出一套符合大明当下需要的新兵制,以提高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以及管理层面的高效性。
这个任务对于胡宗宪而言,真不可谓不重。
要知道卫所制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时期确定并执行到如今已经过了近二百年,虽然中间也有大大小小的补钉更新,但始终改变了卫所制的衰败和亏空问题。
就以永乐之后的仁宣两朝为例。
当时的朝廷为了修养永乐时期连年用兵导致国内空虚的生机,就曾被迫选择短暂忽视已经不能自给的卫所兵,坚持以修养国内生息为主。
而这些失去战争作为生存支撑的庞大卫所兵群体,因此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他们又不是职业的农民,想要靠种地完成自给自足,但实际的操作方面,总会有很多现实的阻碍和问题。
比如负责管理这些卫所兵的百户千户等卫所军官,就会以职权压人,欺负这些没有职位在身的卫所兵,为他们无偿做工。
更有甚者,还会军屯田地、私役军士耕种。
在如此的重压之下,普通可怜的卫所兵,几乎都是难以生存的。
毕竟在太平盛世下,他们不能再像永乐朝时那样上战场换战功,博取新的机会和财富来源。
所以面对如此繁重的压迫,面对上官无休止的盘剥,到了正统三年的时候,朝廷有据可查的逃亡官军竟达1633664人!
使得当时的朝廷为了维系大明应有的战斗力,不得不重启募兵制。
但是募兵制弊端同样也不小。
虽然这些招募来的新兵,算是属于职业兵,他们不需要像卫所兵那样还要自己种地屯田,就可以拿到朝廷给的军饷俸禄。
这些听起来似乎都挺好的,也挺像是那么回事。
但是在具体施行的时候,朝廷往往都是充当冤大头的那一个。
朝廷为了解决兵员和战斗力的问题,有时候就不得不加大支出,将这些用于招募职业兵的钱粮给到负责战事的总兵将官们自主处理。
这个权利给出了之后,立刻就衍生出了另一个要命的问题。
那就是钱和粮明明都是朝廷出的,但却成了负责招募职业兵作战的总兵将官们的盘中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