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
武安君·白起!
一生统军杀敌破百万,以杀神之名威震六国,天下谁人闻其名不色变啊?
“不过也对,如今桓齮军已经攻下赤丽,宜安两地,兵锋直指肥城!”
昌平君指着面前作战地图上的三个地方,并以此连成一条线:
“只要再拿下肥城,桓齮军便可以将赵国南北拦腰斩断,继而补上当年昭王没能灭亡的赵国的遗憾。
凭此灭赵大功,桓齮或许还真能成为第二个“武安君”。”
毕竟当年,白起可是说赵国不好灭,宁愿违抗王命,也不愿意出山领兵攻赵。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昌平君自然也懂,邯郸之战的结果也证明,白起当时的判断是对的。
“伯父误会了,我说的武安君可不是指桓齮。”
听到昌平君此言的姜瑜连忙解释道,至于伯父的称呼,是昌平君以强硬态度让他这么叫的。
“不是桓齮?”
昌平君闻言一愣,不是立了如此大功的桓齮,那还能是谁?
“难道是王翦?”
相比较于桓齮军平阳斩首十万,后又连占赤丽,宜安一线,大有将赵国拦腰斩断,灭亡赵国之势的惊人表现。
另一路的王翦军就有些表现平平了,甚至于初战还告负了,因为王翦攻打的是赵国上党地区,也就是当年长平之战的战场。
长平血仇犹历历在目,所以上党赵军的战意之高昂,战斗之顽强,可想而知,加上上党易守难攻,王翦又算是初出茅庐,能力还未成长到顶点,败了也正常。
并且初战告负后,王翦战争中学习战争,立即重新调整了用兵策略,最终还是击败了上党赵军,攻取了赵国数城,只是跟桓齮的耀眼战绩没法比就是了。
“伯父不用猜了,这次的武安君并不是秦国的。”
姜瑜摇了摇头,直接说道:
“我说的第二位武安君,是赵国的武安君!”
“赵国的……武安君?”
昌平君闻言瞳孔剧缩。
姜瑜说赵国会出一位武安君,那岂不是如今占尽优势的秦军,会败?
而姜瑜则是伸手,指向了地图中,赵国北部疆域代地:
“伯父还记得,当年赵国边军,是怎么歼灭胡人十多万骑兵的吗?”
如此大捷,赵国又是秦国的主要敌人,昌平君自然了解过。
“示敌以弱,把敌人引入提前埋设的包围圈,然后歼灭!”
后世有个更为贴切的成语!
请君入瓮!
所以,姜瑜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