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是为咱们整个淮西考虑。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宋朝一开始武将很可以,后面马上就被文官骑在脖子上?”
“我知道,都是赵匡胤那家伙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非要弄什么杯酒释兵权,以文御武!”
丁斌愤愤的出声。
他作为武将出身,曾在常遇春麾下担任将领的人,对这件事最是看不惯。
其余两人都点了点头,显然对此很认同。
李善长摇了摇头:“说的也对,但没有说到根本的点子上。”
还有根本的点子?
几人为之疑惑,实在是想不到,还有什么比这更根本。
“科举!”
李善长握起了拳头。
“武将们最辉煌的,就是开国时,战争大过一切。
诸多敢打敢拼的大老粗,有用武之地,凭手中刀杀出一个荣华富贵!
杀出一个地位显赫。
可开国只有一次,只能制造出这么些的功勋之家。
但是科考却不一样,经常取士,文官数量源源不断增加。
而且,还是从全国范围内选拔,可以说是把整个天下的人尖子都给覆盖进去了。
让武将们后代,和整个天下选拔出来的人尖子去比?
怎么能比的过?
所以,越是到后来,文越贵,武越轻。
咱们大明,也一样逃脱不了这样一个命运!”
薛祥恍然,李善长的这个观点确实新颖。
仔细想想,又觉得合情合理,好像还真的被他说到了点子上。
“可是……伯父,咱们大明现在已经停了科考……”
李善长看了李祐一眼,对这侄子很失望。
若无自己在,他这中人之资的侄子,能不能顾住他自己的生活都难说,更不要说是当官了。
“这只是暂时的,上位今后肯定还会开科举的!”
“那……就算是开科举的话,咱们的子侄也一样可以读书参加……”
李祐话还没说完,就被忍不住的李善长,投去了关爱智障的目光。
“你觉得勋贵的子侄里,有几个是读书的料?
就算是真的出现几个,又能比得过从全国各地汇集起来的人才?
愚蠢!”
李祐被李善长怼的不敢说话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淮西成为京师。
淮西是我等的地盘,也就等于今后的京师,是咱们的地盘。
来到这里,是龙要盘着,是虎要卧着!”
李善长提高了音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