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单抽永历
朱慈煊低估了大明朝的上限,也高估了满洲的殖民统治。
军师金维新这个考过举人的文臣到来,才解决了朱慈煊的困惑。
封建华夏的老百姓并不是晚清那般愚昧无知的。
就大明,科举盛行,可是实实在在走进老百姓身边。
哪怕是农夫儿子,都有机会读书做官。
比起唐朝的科举选拔贵族门阀,宋朝科举选拔地主寒门。
大明的科举真真切切落在平民黔首头上。
大明每个县都有几十座私塾遍布乡里。
每个府城又有一两间官府书院,光云滇这大明边陲之地,都有六十六座书院。
而且官府书院是向山林布衣、乡村长者、普通百姓、佛教僧侣都给开放,不但进院听讲,甚至可以登堂讲说。
就小说评书的盛行。
基本是个城镇的百姓都知道刘关张和岳飞的故事,都能随口键政两句。
军中的千总把总更是会去找秀才给他们读三国演义和武穆精忠传。
身为李定国军师,金维新自己就经常叫说书讲给大西军将士,让他们知晓忠义。
会背《满江红》实属正常。
王辅臣说他没读过书,就真字面意思的不读书。
但字还是认识几百的。
王辅臣第一个义父王进朝挑选儿子,就是从知书和不知书两个人中,选了不读书的他。
以后还是要继续扩大私塾书院啊,不然东南亚那么多地方,南洋汉人全部拿来,都不够用来管理。
朱慈煊摸了摸下巴长出的几根胡须,将大西军识字率的问题浅浅略过。
继续和金维新讨论,接下来如何进军。
这时马宝推开帷帐,和马惟兴押着一个清军将领进来。
“殿下,贼将杨武被押送回来了。”
朱慈煊转首看向这个和狄三品孙崇雅齐名的大西军叛将。
【连营:你用火攻时,会引敌人误判。】
显然吴三桂被他火烧连营吓到。
竟然拿杨武做幌子,自己败走华容道逃跑。
实际上,汉龙关前面,朱慈煊除了两三千洪沙兵狙击外,就没其他准备了。
手上大部兵马都留在兴威城,吞下马宁所部。
吴三桂真聚集五千中军,一路收拢数千残军,不定能突出重围,回到汉龙关。
而作为虚招的杨武在第二道木墙等了吴三桂两天,只等到了白文选的军队和漫山遍野的洪沙兵。
立即就被麾下的大西旧军兵变,逮献来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