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密信与郑延平,岂知他驻师揭阳,紧邻潮州。”
“却因郑芝龙在京城发书信与他,撤兵回厦。”
马宝咬了咬牙齿,继续沉声道:
“后面晋王再进粤东,和殿下想的一样,打穿两广,会师郑延平。”
“将各地义军连成一块。”
“围攻新会时,与东虏僵持半年,多番让郑延平出兵,务要延期。”
“半年之久啊,去信十余封,这次郑延平倒是出动了他家的水师。”
“结果只是在潮州收集粮食,罔顾新会城下死战的大明将士。”
“更是有海上消息,说郑延平投靠清廷。”
“东虏若信他则为清人,不信则为明臣。”
马宝愤气填胸,直视朱慈煊,恨声道:
“新会之战,乃我大明彼时最后的一次复兴机会,全因郑延平逡巡不来而丧失。”
“孙可望众叛亲离,叛明投清之前,好歹还力抗东虏,哪似郑延平首鼠两端。”
粤省恢复,永历大西政权就不必再困居西南。
甚至湖广顺利,与十三家联合在一起,汇同闽粤的反清义军。
几乎能使永历重回剃发易俗时,天下反正的大好局面。
朱慈煊脑袋晕乎乎的。
郑延平这么离谱吗?
这比李定国在昆明的曹操风范,夸张的多了。
不是。
南明两大柱石,一个曹操,一个孙可望。
南明还有忠臣吗?
能抗十六年,难道全靠代清残暴无道啊?
没金手指,这南明谁能玩。
见太子殿下知晓些情况,邓士廉拱手道:“殿下,郑家。”
“郑芝龙郑延平,都只在乎他家根基的闽海一带,海盗出身没有家国,彼辈没有驱虏复国之心,万不可斜之以重。”
朱慈煊满心的无所适从,良久才醒悟过来,摆了摆手:
“郑延平好歹也兴兵曾想光复南都,何谈没有复国之心。”
反清复明才是第一要务,才是主要矛盾。
其他的都可以放一边。
郑家真只想待在闽海独立称王。
大事业成功后,许他又如何。
“纵然不是同藩,但皆是明臣。”
“靖远伯武大定曾割据川中自立,广国公贺九仪也是孙可望旧将,曾威胁行在,如今不皆在洪沙,保卫天子吗。”
朱慈煊看向营帐中的文武。
邓士廉几人猜度太子心意已决,无奈回复:
“让那些南洋汉人出使闽海,看郑延平是否愿意归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