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都存放在钱塘港府库。
正是靠着钱塘港府库的完好无损,才有效确保了严毅的战后收获。
这件事说起来,还得好好感谢一下沈氏。
掌控钱塘港府库的,名义上是官寺户曹,实际上却是典船校尉沈瑞。正是在沈瑞的极力阻挠下,钱粮尚未耗尽的朱治为了避免与沈氏发生冲突,才暂时没有动钱塘港府库,最后便宜了严毅。
根据钱塘各库的初步统计,此刻钱塘官库尚有钱六千万、粮十七万石,其余物资也是颇丰。
至于城中官吏和各族的私库,就更是一笔天文数字了。严毅命人明察暗访,心里已经基本有数。只等钱塘安定下来,便要对这块肥肉动手。
此刻他心情大好,底气十足,俨然一个挖到金山的暴发户,挥手道:“今日先议扩军之事!”
与之前一样,他仍打算将大部分资源用在军伍之事上。
对于扩军之事,诸将丝毫未感意外,各个脸上都是振奋之色。此事牵涉到他们的直接利益,自然格外关注。
范偃恭声道:“不知少君打算扩多少军?”
随着徐盛、陈敢、樊毅、李丑等将的崛起,他心中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徐盛,已经逐渐显露出了超越他的能力和潜力。令他在严毅面前,再无往日那样的随意,变得愈发恭谨起来。
严毅对这个问题已经有所考虑和决定,当即道:“再扩一万军!优先从四城的自耕农良家子中征召。除此之外,我会专门拨下一笔钱,用于乡里部民的操练,以此作为预备之军。
众将明显察觉到了这次扩军的变化,不再是遍地撒网,而是缩小了征召范围。
范偃略微一想,便明白过来。
自耕农良家子确实是当下最优质的兵源。
尤其是那些聚族而居的自耕农良家子,他们在当地不但有家产、土地、亲属、族人,而且世代居住,已经对居住地产生了深厚的归属感。一旦遭受入侵,或是已经让他们产生依附心理的严毅败北,他们将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这样的一群人,到了战场上,自然是玩了命的干仗。再加上军爵、钱粮、土地等各方面的犒赏,其战斗力和忠诚度可想而知。
范偃心念电转,由衷叹道:“少君深谋远虑,每每能预事于先,实乃我军之幸。末将即刻去办理此事。”
众人随即又在扩军的细节上展开商议与讨论。
待此事议毕后,徐盛起身道:“少君,钱塘一战,我军折损多员战将,急需补充。末将斗胆请求,从有功将士中拔擢,尽快填补缺职。”
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