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韩佑
吴景攻占广德后,大量流民拖家带口,逃往永安方向,再经由永安,涌入吴郡和会稽。
永安县治位于乌程西南四十里,夏时为古防风国,周初隶吴,春秋属越,越亡后归楚,楚灭后复归秦、汉。
因为位于三郡交接之地,前汉景帝时,永安属会稽郡,六十五年前,顺帝以钱塘江为界重新划分吴郡、会稽,永安便被划入了吴郡辖地。
永安西部为天目山余脉,以东为苕溪,县境刚好处于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地带。
如果说乌程是以纺织和酿酒闻名江东,永安扬名天下的,就是它的瓷器了。
永安可谓是中国瓷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瓷器烧制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商朝,从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大量烧制碗、盘、罐、盂、钵、鼎、卣、簋等原始青瓷。
到了如今,已然形成其独特的风格,器型更加丰富,釉色也更加多样,是江东重要的青瓷产地。
严毅在对运城的纺织业做发展规划时,就曾觊觎过永安的青瓷,若是能够攻占永安,将永安的青瓷和乌程、运城的绢帛源源不断地卖往南洋、身毒、倭奴等地,那就绝非一时的暴富了,而是一场持续性的财富盛宴。
因此,他一直在关注永安,近一个月以来,察事府派往永安的细作也不断增多,其中有战事的因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由于严毅的特殊身份和在族内的影响与日俱增,再加上徐瑛的有意安排和严白虎的默许,察事府已经不再是只听命于严白虎一人的机构,其中以殷离为首的一批人,已经逐渐分立出来,成为严毅麾下的鹰犬。
永安大大小小的事,只要是严毅感兴趣的,细作每天都会做搜集整理,第一时间传递给他。
此时,位于永安县城北侧的官寺后院,永安令韩佑正坐在一间堂屋内,神色郑重地翻看一卷简牍。
韩佑今年三十五岁,其貌不扬,身高只有七尺,身形矮而削瘦,或许是长期处于高压之下的缘故,他的相貌比实际年龄看上去要苍老不少,眼神中充满了疲惫。
简内写的是严毅攻克仁城之事。
韩佑近日在仁城附近安插了不少细作,再加上严毅有意对永安施加更多压力和影响,对这些细作的存在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因此仁城陷落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永安。
骑快马从仁城赶往永安,也就是大半个时辰的事情。
韩佑将简牍看了一遍又一遍,嘴角微微上扬,语气中带着一丝快意:“朱治居然会在仁城之争中败给严毅,嘿,真想亲眼看看他此刻的脸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