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全都是铜钱、锦帛、皮氅,还有一些金银。
幢兵去的时候什么样,回来还是什么样,腰间干瘪,站的笔直。
果然,有理想的士卒和没有理想的士卒完全是两个样子。
北府老卒一个个只想往自己怀中搂好处,幢兵却清清白白,干干净净。
这也跟二者所处的环境有关,老卒们在征虏将军府,见惯的上司们欺男霸女、弄虚作假、贪得无厌,刘道规只是一个九品的参军,权力有限,改变不了大环境。
而幢兵却是一张白纸,相信刘道规,也相信军法,风气比较纯良。
新生的事物,往往都有旺盛而健康的生命力。
就看成长在什么环境之中。
刘道规心中异常欣慰,八幢这么发展下去,前途不可限量。
将近五十多名俘虏,都是青壮,大多一副木讷忠厚面相,想来也是经过筛选才带回来的。
毛德祖拱手道:“回禀参军,这些俘虏当年也是流民,南下后被贼人所掳,为了活命,不得不屈身从贼,如今皆已弃暗投明,愿入参军麾下为僮仆。”
僮仆就是荫户,与家奴无异。
山上贼寇并非全都罪大恶极,有很多也是活不下去的人。
“你等愿意归顺否?”刘道规心中暗赞毛德祖会办事,其实自己当初走投无路,也准备占山为王。
“只要能有一碗饭吃,愿为参军效死。”
俘虏们全都跪在地上,模样说不出的可怜。
“从今往后,你们便是我家僮仆。”
僮仆跟部曲一样,都要依附刘道规。
江左很多失去田地的百姓,主动依附士族高门,这是这个时代的规则,刘道贵无从改变,如果没有僮仆这层身份,这些俘虏反而心中不安,沉不下心来。
每个规则都是约定俗成,不是刘道规能轻易改变的。
这年头活下去比什么都强。
“多谢主人。”
俘虏们声音都轻松了许多。
幢兵们休息了一晚,第二日重新出征。
尼丘山和蒙山只是泰山余脉,横亘在青兖徐三州之间,方圆八百里。
中兵和幢兵最多只推进到蒙山,北面的泰山形势不明,地形不熟,也就没有冒险。
那边的贼寇动辄三四千余众,不是现在刘道规能撼动的。
不过即便如此,收获极大。
前前后后一个多月,刘广之、刘遵、刘钟、刘黑罴、毛德祖轮番北上,俘虏青壮六百余众,解救妇人孩童一千三百余众。
刘道规的僮仆增加到一千一百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