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他们究竟是效忠于朕,还是效忠于弘农杨氏(第二更)
时入二月,春雨朦胧。
李承乾站在坐在两仪殿外台阶之上,眼前的桌几上摆着密密麻麻的奏本。
无数禁卫手持刀槊站在了廊柱之侧,目光平视前方,神色肃重。
“朕喜欢这种在风雨中处理政事的感觉,它能让朕时刻以天下的角度来看待奏本中的问题。”李承乾抬起头,看向雨幕中的整个长安城,轻叹一声,然后才又看向李义府道:“说说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李义府跪倒在地上,小心的抬头道:“是卢照邻找到臣,说有人科举舞弊,操纵春闱,臣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一名来自太原祁家的望族子弟,被人引荐,在宴会上见到了安德郡公,之后便掏了五百贯给了弘农杨氏的人,杨氏保证他科举得中。”
李承乾放下手里的细竹金笔,稍微琢磨问道:“这件事是你查的,还是范阳卢氏查的?”
“都有!”李义府叩首,然后一五一十的说道:“卢照邻发现的问题,范阳卢氏进行核查,臣也查了一遍,事情的确是如此……他们做的很谨慎,选择的,都是地方大族的有能力的子弟,有一定的学识,即便是没有弘农杨氏,也有可能中举。”
李承乾眼睛微微眯了起来,身体靠后,说道:“你继续。”
“是!”李义府拱手,说道:“他们费了大半个冬天,挑选了五个人,然后在科举的十天前将他们聚集在一起,说有办法保证他们一定能够中举,但要求他们出五百贯。”
“这笔钱不是买题的钱,而是买背景和买名声的钱。”李承乾轻轻点头。
大唐科举,如今并不糊名。
考官在录取的时候,不仅要看科考的试卷,也要看这个人的家世背景和个人的名声。
不在考题上做文章,也能在个人家世背景和个人的名声上做文章。
只需要有人打着杨师道的名字,和弘农杨氏的名头,自然能够抬升这些人的背景和名声。
“而且便是有人事后胡乱说些什么呢,被买通的人也可以说他们的答卷本身就有中举的资格,从而避免被牵连到自己身上。”李承乾轻轻冷笑,说道:“反过来,能这些人做了官,弘农杨氏反而能够以科举舞弊来要挟这些人和他们背后的家族。”
“是!”李义府躬身叩首,这里面的玄机已经被皇帝说透了。
李承乾淡淡的问道:“弘农杨氏,是谁负责出面的。”
“是安德郡公四兄杨縯的幼子杨思敬。”李义府抬头,说道:“杨縯多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