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为兄在北苑数年,仔细回想当年的事情,最后总结,太子最擅长的手段有三样,推波助澜,借刀杀人,引而不发。”
李治愣了,他仔细回想他自己的事情。
他虽然谋乱,但实际上,他的事情,皇帝知道,太子也知道,他们不仅没有阻止他,反而经常推波助澜。
还有就是事后,太子的确是在为他求情,但他实际上更多是他作为长兄,必须表现的孝悌之意。
但实际上,朝中对他的追究从来没有停止过。就比如那些御史,恨不得立刻将他斩首。
即便是皇帝已经决定要在一年后将他流放三千里,可那些御史,依旧不肯善罢甘休。
这里面除了太子暗中的推波助澜,恐怕还有他借刀杀人的打算。
还有引而不发……
李治的眼神逐渐的凝重起来,他有一种感觉,这引而不发,才是太子最强的手段。
李治谋反,李承乾却替他求情,皇帝却不停的让步。
这里面很多事情都被翻了出来,但是有一件事情,却被彻底的掩盖了下去。
李治心里猛然一个咯噔,他想起了一件事情。
当初在翠微宫的时候,皇帝最后见他,说了一句话很古怪的话,没有什么他杀太子的事情。
一阵寒意莫名的笼罩在李治全身。
这一次他谋乱,围攻骊山温泉宫,不过是其中之一的手段罢了,他真正最重要的,是在长安城外,诛杀太子。
杀了太子,他就是皇帝唯一能选的继承人。
但是,他虽然杀了一个“太子”,但那个人实际上不过是太子派出的替身罢了。
这里面有问题。
太子既然很早就已经知道了他在谋算什么,而就像父皇所说,那一夜,对太子而言,最佳的应对策略根本不是出宫夜赴骊山,而是在长安城中收敛人心,等他李治返回长安之后,再推翻他手里的遗诏。
这么说来,太子根本没有必要派出什么替身。
所以,那替身……
李治这个时候,终于彻底的意识到了,他自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布局当中。
成了别人引而不发的棋子。
凶狠手段,
凶狠手段。
这引而不发是做什么,自然是针对他李治,一旦这件事情被彻底的追究,恐怕皇帝免不了要杀了他。
杀兄杀弟,逼迫亲父退位的皇帝,老了老了,又担上一个杀子的名头。
天下人会怎么看他。
为了这件事情,所以在很多事情上,皇帝都要对太子进行退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