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将,将军,大将军,兵部,内庭,都有调动十六卫的权力。
同样,他们也有监视,甚至是控制十六卫调动的权力。
这本身就是朝廷的制度,朝廷的规矩。
李承乾只需要抓住这些制度,抓住这些规矩,就能够极大的控制,监视任何意外的出现。
这是其一。
其二,如今已经是贞观二十一年了。
李承乾需要有自己在最后关头能够调动的绝对力量。
抛开一切的人心算计,最后还是要在刀槊之上,论出胜负和生死。
他和李治。
他和他的父皇。
在长安城中,李承乾手上有右监门卫将军李安俨,左卫将军杜荷,左金吾卫将军郑仁泰这种死忠。
杜荷的左卫将军虽然是虚职,但是在之后时刻,这个虚职就不一定是虚职了。
当然,李承乾最希望的,是苏定方。
前左金吾卫中郎将,如今的右屯卫将军苏定方,可惜他在辽东军前。
另外,夏州刺史李德謇,左千牛卫中郎将席君买等等,这些人都被皇帝安置在了边州。
这样也好,真的出了事情,他们也能镇压地方。
真的出了事情,是李治的事情,李承乾能够调动的,还有右卫将军李君羡。
河北的事情,李治可是将李君羡给得罪的惨了。
剩下的,便多数是皇帝的人了。
如果李治没有过硬的手段,那么李承乾能够通过长孙无忌,李勣,房玄龄去调动的人就更多了。
程咬金,尉迟敬德,张士贵,执失思力,契苾何力,阿史那·忠,阿史那·社尔,梁建方,常何,薛孤吴仁等等。
除了李治能够调动的少部分人,十六大军大半都在李承乾的手里。
当然,这些人不是那么好调动的。
他需要通过朝中的规制……
李承乾突然忍不住的笑了。
朝中的规矩,天下的秩序。
这些东西全部都在李承乾的手中。
深吸一口气,李承乾将“大势在我”这种话,从心底压下去。
他可不想因为自己的大意就翻车。
他在长安城外的人手,也可以适量的调动。
当然,为了避免反过来被别人抓住机会,他还需要一定程度的进行遮掩。
大理寺!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看向徐安,说道:“记一下,今年秋天,需要让大理寺清查整个雍州府的积案,让戴至德和张文瓘主持,同时,李义府和苏良嗣监察。”
“喏!”徐安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