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寥寥无几。”
“蓝玉,虽性格有些跋扈,但在统兵打仗方面确实有着非凡的天赋,我大明如今正急需这样的人才。”
“如今诸位老国公纷纷退下,也该轮到蓝玉崭露头角,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了。”
朱标听后,心悦诚服,双手抱拳,恭敬地行了一礼,语气中满是敬佩之情:“父皇英明!儿子敬拜!”
“不过。”
朱元璋的脸色微微一沉,神色间透露出一种忧虑:“蓝玉时是淮西战将,与诸多淮西关系密切,如今更是为淮西之首。”
“此战意义重大,关乎我大明国运,不能仅设一位大将军。”
“更不能让他一人出征。”
淮西问题,结党营私,一直是朱元璋心中的一块心病。
昔日胡惟庸担任丞相时,淮西势力的圈子达到了鼎盛,朝堂之上几乎被其一手遮天。
但随着朱元璋果断处置了胡惟庸,淮西势力得到了有效的打压和控制,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即便武将中偶有跋扈之人,但在朱元璋的铁腕统治下,没有朝堂权臣的配合,淮西势力虽手握兵权,却也无法随意调动军队,这充分彰显了朱元璋对军队的绝对掌控力。
但对于淮西,朱元璋是可用可压。
这言语之中透出的意思也有一点,那就是不能偏于一人,不能偏于一方。
“标儿,你可明白爹的意思?”朱元璋凝视朱标,透出期许。
“爹的意思,儿子明白。”
“淮西为臣,蓝玉为臣。”
“要可用,也要压。”
“未来,吾大明军中一定要百齐放,不仅只有淮西。”
“一切都需要儿子从中掌控。”朱标当即回道,眼中尽是明悟。
闻言!
朱元璋一笑:“哈哈,你能明白就好。”
“为君者,驾驭群臣,以群臣为己而用。”
“这一点,你一定要牢记于心,一旦你登上了这个位置,虽可有私心,但公心必须为大。”
朱标郑重回道:“儿子谨受教。”
朱标与朱元璋父子多年,彼此心意相通,瞬间便领会了父亲的深意。
回过神来,朱标又道:“蓝玉不能直接统兵,此番难道是要出动大宁边军?还有整编后的辽东三卫?”
“一年时间很长。”
朱元璋目光坚定,仿佛能预见未来一年辽东三卫的发展与整编之果。
“这三卫经过一年的精心训练,想必足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而且,也将彻底收归吾大明执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