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众人纷纷低声附和,眼神中既有对朱应的羡慕,也有对朱标用人眼光的钦佩。
这或许就是完全依功而赏,依功而晋,没有半分虚伪了。
当然。
其根本或许也是辽东之战也是由当今皇上与太子亲自过问吧。
朱元璋微微一笑,说道:“在其位谋其政,亘古不变之理。”
“朱应还很年轻,如今承受的恩泽已然不小,就先让他在卫指挥使的位置上好好磨练吧。”
“真正统帅一军,治理一府军政,也并非在战场上那般简单。”
“太子,你归东宫后就拟定旨意,晋朱应为【大宁卫指挥使】,赋【指挥使印】!”
“另,加赐黄金千两!于应天赐府邸一座,赐匾【冠军】府。”
朱元璋说这话时,神色庄重,语气透出毋容置疑,显然已经对朱应的封赏事宜做出了最终决定。
听到这!
朱标当即躬身一拜,声音洪亮地回道:“儿臣领旨。”
“好了。”
朱元璋扫视了一圈朝堂上的群臣,笑着问道:“值此辽东大捷,诸卿还有何本启奏?”
目光扫视下。
威严无比,仿佛能洞察殿中臣子们心中的想法。
“启奏皇上。”唐铎站了出来,恭敬地启奏道:“冯胜大将军上奏辽东降卒近二十万需处置,这些需皇上明示。”
唐铎说话时,微微低着头,双手捧着奏章,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
“对于这些降卒,诸卿有何看法?”朱元璋沉思了一瞬,目光再次看向朝堂上的群臣,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询问的意味。
“启奏皇上。”
赵勉站了出来,神色认真地说道,“臣觉得直接将这些降卒贬为奴隶为好。吾大明疆域辽阔,诸多驰道需修缮,诸多城池需加固,甚至于长城也需加固修缮!”
“这些都需要足够的人力与物力,如若能够将这些降卒利用好,于国力有大用。”
赵勉一边说着,一边比划着,试图让朱元璋更清晰地理解他的想法。
“臣倒是觉得这一支善战之军贬为奴隶倒是可惜了。”
一个老臣缓缓站了出来,脸上带着一种深思熟虑的神情。
“邵卿有何见地?”
朱元璋直接问道。
在如今洪武一朝,自当初胡惟庸伏法之后,朱元璋就废除了丞相之位,昔日大权在握的丞相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辅助朱元璋处置政务的殿阁大学士。
四殿两阁!
如今称之为殿阁大学士,但是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