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相见时难别亦难
即便是所有人都知道兵贵神速,但分配一支万人大军也不是能够立即就能完成的。
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
就比如呼延南仙必然是要北上的,如果算上武兴军梁远儿那几百临阵起义的汉儿军,反正金军的人数就已经有三千人了。
需不需要对他们有所防备?如果要有,那该如何防备?会不会让呼延南仙觉得自己受了排挤?
再比如左军董成与后军张青,他们很难南下两淮,却必然会有一部要沿着沂水攻打邳州,另一部则需要北上攻打益都府。
谁北上谁南下,兵力又要如何配置?
山东留守的忠义军主攻方向在哪里?
另外,中军主力必然要留下一部分,从而使魏胜有足够的精兵来作战,谁走谁留下?
原本刘淮想着一刀切,直接从前军与右军中遴选出精锐,随后直接带着三千精兵南下。但是魏胜却不同意,他决定从中军抽调精兵,以替换右军的两部比较弱势的军队。
最终在刘淮强调了许多次山东战事的重要性后,魏胜只是将作为亲卫的雷奔所部加了进来,并且将雷奔所部三百校刀手扩充到了五百。
右军的张小乙部则是需要精简到一千兵马。
前军也是要精简到一千五百兵马。
缴获的舰船一共能运送七千正军,此时忠义军与天平军合军一处,也不过五千人,剩下两千人的运力,刘淮准备多运一些骡马,组成一支机动性较高的骡马军团。
这些事情必然是无比繁琐的。
还有一件事就是与张荣所要留守东平军的指挥权。
这原本是一件甚至都不知道如何开口的要求,但以一种莫名的方式达成了目标。
就在军议刚刚结束的时候,张青与张白鱼都还没有散场,张荣就已经亲身赶来,将剩下的六千多东平军以及半个密州的治权,尽数交给了魏胜。
这件事说起来很离谱。
但在张荣的解释下,倒也是理所当然的。
张荣此时的身份已经不仅仅是东平军都统了,更加是淮东副总管。
在他的想法中,军队是国家的,收复的失地也是国家的,终究还是要由宋国接手,现在在谁麾下没有什么差别。
所以,张荣在听闻忠义军有分兵留守山东的意向后,就直接来托付大军了。
刘淮听闻之后也是无言,要说张荣大公无私吧,他倒是也知道将大军托付给道德无瑕的魏胜,明摆着是想要在之后还能讨要回来。
要说张荣精心算计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