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点,那就是能吃一堑长一智。
昨夜既然大营差点被攻破,那么今日他就一定会有所准备。如果只是加固营寨,那还罢了;俺只担心,若是高什故意卖破绽,要斩陷阵之将,那……
将军,人总有失手的。”
李公佐点头,在案几上刷刷写了一封文书,唤来军使,让其传到中军处,随后抬头说道:“靳二郎,你的情报很及时,不过也不用担心,统制郎君身负全军重任,绝不可能亲身犯险的。”
靳文彦如释重负,要说他对刘淮忠心耿耿,那是扯淡,但他们毕竟已经反出了金国,接下来也只能依靠山东义军了,此时如果忠义军二号人物兵败身死,事情就麻烦了。
而在李公佐口中绝不会亲身犯险的刘淮,此时正在披着蓑衣,穿着铁裲裆,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珠山山道上。
此地大约处于珠山北麓,与后世经历明清人口大爆炸后,被开垦平整的土地不同,虽然处在沿海,却除了崎岖的山路,就是更加难走的沙滩。
刘淮爬上一处小丘,短暂驻足,回头望去,只见已经减员到七百人的突袭部队,正在冷雨中缓缓前进。
与出发时的千人队相比,已经非战斗减员近三成了。当然,自然不是已经死了二百多人,而是有人掉队,有人在雨中得了风寒,还有人干脆在湿滑山路上摔断了骨头。
以及免不了的,试图开小差却被军官发现,当即执行了军法的军士。
而此时,刘淮也知晓了为什么出身武成军的向导信誓旦旦的说,威镇军一定不会派人把守山路了。
实在是太尼玛难走了。
这还只是千人队,如果人数上万走这条山路,自己就把自己走崩了。
“田十二郎!”刘淮唤了向导两声,距离有些远,对方似乎没有听到,声音提高了一些:“田听涛,还有多远的路?”
唤作田听涛的武成军都头转过身来,小跑两步来到刘淮身边:“还有不到两里,郎君,再过了前面那道山口,就好走了。”
刘淮挥手招呼数名亲卫,快步前行:“前面带路。”
田听涛慌忙点头,心中依旧有些惶恐。
刘淮这个统制官跟普通统制官可不一样,这可是能统领万人大军的统制官。一开始,田听涛见到此人年轻,还有些轻视,但见到万余兵马、各路军官在其面前俱是俯首听令,又如何不晓得这是能用军功建立威望,压制四方的豪杰?
这种位高权重之人,为什么还要亲入险地?这要是莫名其妙的折在珠山以东,田听涛自认为死不足惜,但若是连累了呼延南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