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半年来陈宣他们连高家都很少回去了,在玉山这边抓紧时间学习,在这里有玉山先生开小灶,每天都学得很晚。
本来陈宣自己是没有什么压力的,可受到周围的气氛影响,连带着也跟着努力了起来,就连练武的时间都被挤压,也就夜深后练练放松一下。
说来可能让很多江湖中人不理解,练武居然成为了他们难得的放松时刻,武功不应该当成自己的性命一样珍惜努力吗?
可对读书人而言是这样的,武功不是绝大多数读书人的追求。
很显然玉山先生对高景明的期望很大,虽然他没明说制造压力,但陈宣感觉得到,他是希望高景明在蒙学结束,也就十二三岁之时就参加科举取得功名。
为此他每天监督两人学习,每次放小假都会下山来陪着认真指点,虽然陈宣只是附带,可在边上蹭课亦学到很多东西,连带着学习方面的东西都突飞猛进。
玉山先生是谁,十多年前名声在外,若非遭难甚至有望连中三元的大才,有他每天亲自教导,只要不是笨蛋,学习上没有进步那才叫奇怪。
或许他也是希望自己曾经没有走完的路,让徒儿帮他走完吧,这就是所谓的传承,传师者所学,承师者之志。
反正陈宣觉得高景明科举一次上榜的机会很大,这家伙本来就聪明,以往贪玩随便学学在班上成绩都名列前茅,如今认真学,还有玉山先生教,没点把握那也说不过去。
学问这种东西,聪明占一部分,学习条件也是重要因素,一些家境贫寒的,书都买不起,没有名师指点,单单聪明刻苦努力成就也有限啊。
至于陈宣自己,他没把握,不是他妄自菲薄,主要是他清楚自己就不是什么太过聪明的人,而且其他人也太卷了。
练武虽然能让他耳聪目明反应迅速,但它不长脑子啊,这就没法搞,咋办嘛。
当然,他自问也不笨,努力加上和高景明有着同样的学习条件,科举上榜也不是没有机会的。
虽说在高家摆烂也更一生无忧,但有可能的话,他还是希望自己有功名在身的,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是因为功名在身做很多事情都能方便一些,最简单的一点,至少出门在外不受限制,否则稍微出远门就得户籍路引之类的开道,还不能在某个地方长时间逗留,就很烦。
那些跑江湖不喜欢和官府打交道,其实是因为乱跑作为不安定因素,官府遇到都会第一时间盘问,并不是想象中那么潇洒,跟多时候都跟老鼠一样避开官府中人。
还有就是,如果陈宣学问太差,将来距离高景明太过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