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九品妖魔是何等强大伟力,明悟和官府合作击杀妖魔才是唯一出路。”
“此乃安民之计,可以解决城中大部分内部矛盾,将其转移到外部而去,还能剪除城外部分妖魔,维持一块相对安稳的地区,无论开垦田地也罢,又或者修建工事也好,总是我进一尺,他退一步。”
“第二个便是关于城隍,城隍明显心怀不轨,但未必所有人能都知道,甚至城中百姓都将其视为妖魔乱世后的唯一救命稻草,因此绝不能主动揭露他的真面目,甚至要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与之联合对抗妖魔。”
“既然如此,那我们便要明争,而不能暗斗,使阳谋,走堂皇正大之路。”
“比如斗妖战死的城隍诸司之人,他们不是成了城隍手下兵丁么,那我们就让他们不止成为城隍座下兵丁,而应该让他们记录名讳,刻入石碑,以让后人铭记。”
“甚至您应该主动祭祀这些英烈,从而掌握官祭之权,为接下来的祭文道、祭武道、祭天地,祭山河,亦祭国泰民安。”“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相比祭祀城隍,祭文道,可以让更多文人感悟文气,祭武道,可以让更多武人崇尚武德,祭天地山河,是为风调雨顺……让百姓拥有更多官方祭祀选择,从而淡化城隍信仰。”
“当然,我们做这些,城隍肯定也会做出回应反击的,这时候不必乱了阵脚,他打他的,我打我的,不可能什么都不付出。”
田承弼听了,连连点头:“果有智识胆谋。”
随即道:“练兵不能停止,这练兵不仅仅是练来用的,更多是练给城中百姓看的,让他们安心。”
“但好钢用在刀刃上,此话也在理,公布九品武道可以,但此祭祀之法,本就是城隍提供,我们把握不住,虽然过多祭祀飞侯,会不会将其唤醒也未可知,但确实是近期可见的一步好棋。”
“祭祀英烈可行,但祭祀天地,作为县令并无此法度权柄,我只能维护,不能破坏,否则礼崩乐坏。”
“自古以来,乃天子有祭天地之权,诸侯有祭祀名山大川之权,士大夫只能祭祀本地神灵、祖祠、黔首百姓只能祭鬼、或者家宅神明,或者入寺庙道观。”
“祭英烈,刻碑石,书写县志,这些是可以做的。”
“小宋,开山见石的说罢,你是否掌握了灶神的传法之能?你的祭灶能力,可否传播开来?”
“吕瀚说你用灶王宝诰,度化了饿鬼,那义庄内乞丐说你是灶王教弟子,说吕瀚是儒教弟子。”
“你的能力,我们有目共睹,从入城开始,其实也没有经历多少时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