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恐难在彼处定居。”曹睿颔首:“这就是朕所说羊毛的用处了。取羊毛用以纺织做成织物,做成保暖衣服来用,如何不行?”
司马懿迟疑道:“陛下,此事恐无先例,是不是先找一处试一试?”
曹睿道:“当然是要试一试的,不过先做一个试点即可,不宜大面积铺开。”
“司空替朕想着此事。到了雁门后,让雁门太守找一部乌桓、两千百姓到草原上寻一处定居,其中半数屯垦、半数牧马牧羊。百姓的口粮由朝廷提供,所得归他们自己。”
“先试两年的时间吧。”
司马懿下意识的以为这是皇帝的心血来潮之举,不过左右千人,耗费不了什么资财,因而也答应的极快。
曹睿似乎看出了司马懿的不经心,笑着问道:“司空是不是不太理解朕的意思?”
司马懿愣了一下:“臣知晓陛下的意思,乃是要这两千百姓先作为试点,以此研判汉人如何在朔方、云中、五原这些故郡定居。”
曹睿笑道:“朕看司空还不是太懂。”
“两千成年百姓,男丁约有一千之数,正好可以用一名五百石的官员进行管辖,可以作为恢复故郡的基本规模。”
“就如同边地设县一般。”
司马懿附和道:“陛下所说的两千人,就是日后边地一个建制的数量了?”
“正是。”曹睿道:“屯垦用以积累口粮,牛羊马匹可以销往内地州郡,羊毛可以用来纺织。”
“司空,卿可知晓哪里还有问题?”
司马懿沉默几瞬:“是将牛羊和羊毛销往内地吗?若以眼下的情况看来,两千人所产的牛羊、羊毛,自然是可以买下的。”
“可如今各州郡百废待兴,百姓亦无太多资财,甚至连五铢钱都不太通行了。若数个郡的百姓都以此为生计,恐有些为难之感,牲畜、羊毛也实在买不过来。”
曹睿点头:“司空说的很对。”
“若要让生活在草原上的汉人有生计,牛羊、羊毛就必须在内地州郡有销路。内地州郡肯买,也要有钱买才行。”
“先让他们试试吧。若能做成,倒是可以先让军中买些羊毛织物作为御寒衣物,再慢慢向民间推广起来。”
司马懿叹道:“可是眼下民间无钱!百姓多是以物易物,再用粮食换些盐铁,几乎再无余财,五铢钱也不流通了。”
“先让内地州郡百姓家有余粮,才有资财可以购买东西,五铢钱方能流通起来,才能买边地出产的东西。”
曹睿看向司马懿:“正是如此。司空是录尚书事,此事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