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在建安、黄初两朝任职多年,彼时的风气并不许他表现出来。而如今陛下却是个欣赏徐庶豪气的,因而徐庶在皇帝身侧,难得少了寻常臣子身上腐朽的官气。
曹睿身侧一直缺少这样的人。
方才徐庶提议杀了王祥。若在昔日曹操执政之时,杀了也就杀了,并不敢有人置喙。
今日曹睿不杀王祥,也只是展现出对大魏律法的尊重。
但尊重归尊重,王祥原是六百石的县令,不给他美职、平调难道不行吗?
当然可以。
曹睿指向徐庶:“徐侍中,你说一处!”
徐庶淡定说道:“不如让他去做龙勒令吧。”
龙勒?
曹睿作为大魏皇帝,听过此县的名字、但却记不起来在哪里。
见皇帝皱眉,徐庶解释道:“禀陛下,龙勒县在敦煌以西。阳关、玉门关两处,俱在龙勒县的管辖以内。”
曹睿轻轻颔首,而后又看向杨暨。
杨暨会意,拱手应道:“边地夙来缺少治理,龙勒县令亦是多年未补,当让王祥去彼处宣扬教化。”
曹睿点头:“杨尚书回尚书台吧。你的路今后该如何走,你心中有数。”
杨暨深施一礼,这才得了机会将自己的表文捡起、收拾好放入怀中,而后离去。
杨暨走后,徐庶在旁也有些唏嘘之感。
“流言能杀人啊。”徐庶轻声道:“恐怕杨尚书此番回了尚书台,真就成了千夫所指之人了。”
曹睿面无表情说道:“为大魏做官,怕什么人言?朕让他做吏部尚书这等显职,又没让他去敦煌。”
“若任了此职还要与人勾搭、担心士人舆论,第一次朕能容他,第二次恐怕就是自寻死路了。”
“朕就是让他做个孤臣。”
“不过朕也有些唏嘘。”曹睿看向徐庶:“你说朕这几年这般摒弃邀名之举,这王祥为何在洛阳还如此惑众?”
徐庶想了几瞬,却出言答道:“臣倒是以为,正是陛下肃清洛阳风气,洛中许久未有这等人物了。徐州的王祥初至洛阳,上蹿下跳如此急切,才能一时惑众。”
曹睿无奈摇头:“那倒是朕的问题了?”
徐庶连忙解释道:“在士人间移风易俗非几年之功,需慢慢教化才是。只要察举不绝,这等事情就难禁止。”
曹睿叹道:“察举必须存在,朕难道现在就能弄出科举吗?大魏没有这个条件。”
徐庶微微皱眉,不知何为‘科举’。
曹睿并没解释:“收了州里的茂才之权,郡里举些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