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成了的,就是为陛下去送聘礼,再将孙权给的嫁妆拿回来了。”
陈群不以为意。兴许是在襄阳待了将近一年、多半时间都无事可做,原本就神态雍容的陈群、气度变得更加平和了。
“无妨。孙权在武昌作威作福,哪还愿意再向大魏称臣呢?”
“子华做的不错,待你回到朝中,身上的行太仆也就会转正了吧。”
司马芝拱了拱手:“借陈公吉言。”
陈群说道:“子华能在襄阳待几日?现在是上午,不如明日再走?”
司马芝想了想拒绝道:“多谢陈公美意,不过想必朝中还在等着在下返回,稍后我就准备出发了。”
陈群点了点头,站起身来从桌案上拿起两叠文书:“子华,这两封文书是我准备多日要给陛下一阅的,还请子华帮我亲手带给陛下。”
让我亲手给陛下?我怎么知道你写的什么?
司马芝诧异道:“这如何使得?陈公的文书不直接上表,如何让在下去送?我实在无此权责啊!”
陈群淡定的说道:“襄阳与洛阳三日一报,昨日信使刚走。这两封关于新律和修经的文书,我也是昨晚刚刚写好的。”
“若是子华不愿,那就算了。”
司马芝并不愿意违了陈群之意,只得赔笑道:“陈公说的哪里话?在下只是多问一句罢了。请陈公放心,我定会亲手送给陛下。”
告别了陈群之后,司马芝即刻启程北上。
而就在司马芝出发的同时,另一群人也抵达了他们行程的终点。
每日不停的行了四十多日,荀粲一行也终于到达了流放的目的地,位于凉州西平郡的临羌县。
由于高柔的特殊照顾,荀粲和他的两个兄长、两个侄子,都还能有马骑。对于流放之人来说,已经算是顶级的恩赐了。
“这封文书是我家廷尉交予陆校尉的,还请将军帮忙传递一下。”押送荀粲至此的廷尉府吏员客气的说道。
周铎打量了一下几人,又看了看站在自己面前笑着的吏员,随即拱手说道:“足下一路辛苦!在下只是千石长史罢了,在我家校尉麾下,如何敢称将军呢?”
“还请稍待。”
说罢,周铎便进入府内去寻陆逊去了。
府门处守卫的军士,乃是陆逊从本地征发的义从。
看着衣着面貌都与汉人不同的羌人义从,几名荀氏子弟的心情都沉到了谷底。
陆逊接过高柔的信,仔细看了两遍之后笑着向周铎问道:“金宁,这个高廷尉是何等人物?为何对流放之人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