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疏忽了,臣与孙中书本来打算朝会之后,再进呈给陛下的。”
和孙资相比,刘放还是更有体统一些的。
大致看了几眼后,曹睿问道:“邺城的赵区死了,许昌的校事都尉朕没问过。”
“洛阳的校事都尉,朕记得名叫刘慈是吧?此人现在在哪?”
孙资拱手答道:“陛下,刘慈一直都在洛阳,是否要臣去唤他?”
曹睿摆了摆手:“不必,让他且待着吧,朕现在没工夫见他。”
“朕登基以来,几乎没怎么用过校事,连带着对校事也不熟悉。”
“辛侍中,”曹睿转头看向辛毗:“刘慈此人,你之前伴于先帝左右时,有了解过吗?”
辛毗沉默两瞬,抬头看向皇帝说道:“校事都尉刘慈之名,臣听说过些许。”
“说一说吧。”曹睿道。
辛毗拱手:“关于刘慈,有一事几乎是朝中共知的。”
“从黄初元年到黄初四年之间,刘慈所领的洛阳校事,在洛阳检举了官吏和百姓数以万计,一时间朝中大骇。”
“当时高柔高文惠身为治书执法,曾极力劝阻先帝重新审查这些校事检举之事,许多冤案得以纠正,高文惠也因此升为廷尉。”
治书执法,乃是御史台的官员,位居御史中丞之下。
御史中丞,现在就是御史台最大的官员了。先汉时曾有御史大夫一职,只不过到了后汉被改为司空,就是现在司马懿任的职位。
在汉末和大魏,三公虚置没有职权,司马懿现在所做的事也和御史台没有半点关系。
曹睿笑着说道:“高廷尉便是这般成了廷尉吗?”
辛毗笑笑没有说话。
“那先帝后来可有处置刘慈?”曹睿又问。
孙资抢着说道:“刘慈所为之事,也是其职责分内之事。先帝未曾处置于他。”
曹睿心中竟有了一丝猜测。所谓校事,到底是让其监察百官、以防真的有事发生,又或者是让其经常搞些事情,按皇帝心意来臧否大臣的去留?
这又是一个黑手套和白手套的哲学问题了。
曹睿点头道:“既然先帝都没处置刘慈,朕也同样不拿过去的事情来罪他。”
目光看向身侧的三名侍中,曹睿面上带笑说道:“辛卿、陈卿、杨卿。”
辛毗和陈矫、杨阜三人连忙拱手回应。
曹睿说道:“校事府的权责,朕现在就从中书省移至侍中寺了。”
“洛阳、邺城、许昌三地的校事,就由三位侍中分别统领。你三人可有要挑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