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家民营企业。
在国内,绝对算是一个典型了。
“我们集团走的是国际化路线,将来安排去国外工作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要是在国外的员工也跟国内一样的待遇的话,那根本就是不现实的问题。”
“到时候一个月的工资,吃顿饭就没有了。”
“所以在国外工作的员工,工资待遇向其他同行看齐是必然的事情。”
“这么一来,又会导致我们在国内和国外工作的员工的待遇有非常大的差距。”
“这对一些在国外工作之后,再调回国内的人来说,绝对是无法适应的。”
“国内的员工也会心里面不平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逐渐的提高国内工作的员工待遇,让我们企业的福利待遇跟丰田汽车、大众汽车这些巨头看齐。”
“将来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到时候,我们国内的员工,也许一个月拿个一两万块的收入。”
“在国外的,则是额外再加一两万的补贴,这是事情基本上就能比较正常的度过去。”
“就现在几百块不到的月工资,距离一两万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我这工资倍增计划,现在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每年都会有不同幅度的调整。”
跟自己的老丈人,江辉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直接把所有的目的都给说清楚了。
宝马汽车集团面对的情况不同,采取的一些处理方案跟其他企业不同,也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你能把眼光看到那么长远,那就最好不过了。”
‘’国内和国外的情况,现在差别确实是挺大的。
“不过除了你们之外,大部分的工厂都是做国内生意,不可能短时间内把工资提的太高,要不然企业根本就经营不下去。”
“你们是港资企业,工资福利比其他工厂高,大家也是可以接受的。”
“这对招募更多的人才来说,也有好处。”
“我听说现在大学毕业生愿意放弃分配,选择去宝马汽车集团上班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特别是岭南省内的大学,更是如此。”
朱建生对江辉的做法自然没有任何的意见。
这样子的尝试,一定程度上来说,对机械电子工业部来说,是个好事。
如果宝马汽车集团那么高的工资都能经营的很好,那么也就很值得其他一些企业反思了。
“那些大学毕业生进入到我们集团之后,一年能够拿到的工资都快顶得上机关单位十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