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等到岭南半导体这边完全掌握这个技术的时候,其他厂家肯定又已经在使用更加先进的东西了。
但那也已经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张少华可是很清楚国内对于大型的生产线引进的审批有多么的复杂。
之前一条4英寸晶圆生产线都能审批个好几年都没有结论,5英寸的就更加不用说了。
并且采购新设备需要耗费的资金是比二手设备要高非常多的。
原本上千万美元能够搞定的东西,到时候就要上亿美元,甚至更多。
这种规模的进口设备采购,张少华想一想都知道相关部门不会有经费来支持。
也就是岭南半导体那边有宝马汽车集团输送足够的利润,不缺钱。
“半导体行业本身就不是一个一入场就能立马挣钱的行业。”
“你看高丽的三星电子,如今都已经连续在半导体领域亏损了好几年了。”
“可是人家不仅没有削减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反而在不断的加码。”
“岭南半导体这边我也没有指望未来五年内能够有盈利,只要能够追上行业主流的技术水平,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了。”
“所以在盈利方面,你们暂时不需要有什么压力。”
江辉这么一说,张少华和陈庆祥松了一口气。
就怕老板不懂行,只看经营指标,那样子搞半导体产业就很难搞下去了。
岭南半导体是行业的后来者,想要追上行业水平,还想挣大钱,短时间内是完全不现实的。
但是只要把业务搞好了,将来也许只要几年的时间,就能把之前投入的成本全部都收回来。
这个行业,一定程度上算是赢者通吃。
后世三星电子在内存上面一直坚持投资,甚至在行业价格大跌的情况下也继续投资,最终吃到了好几拨红利。
成本50元的内存,一旦碰到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变为200元都是很正常的。
那个时候,芯片工厂就化身为印钞机,源源不断的提供巨额的利润。
“江总,按照我们之前把握的各种情况,1.8微米制程的芯片设备,关键的几个类型的设备价格都是非常高的。”
“像是最关键的光刻机,不管是佳能还是尼康的,价格都挺高的。”
“到时候一整条生产线采购下来,估计单单是设备投资就要上亿美元呢。”
虽然张少华知道宝马汽车集团这几年的经营状况非常的不错,但是到底好到什么程度,他其实也没有概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