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丰田汽车和大众汽车的反应,沪上汽车制造厂这边就比较有意思了。
一方面,它们把这个压力传递给了大众汽车这个合作伙伴,另外一方面对于沪上牌轿车的定位,它们却是有了新想法。
“江厂长,我们沪上牌轿车曾经也是国内销量最高的轿车。”
“但是如今一个月的销量还不到1000辆,这还是不断降价之后的结果。”
“不过沪上牌轿车的品牌影响力还是在那边的。”
“我们双方是不是可以考虑跟红旗宝马一样,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来运营‘沪上牌’轿车呢?”
“你放心,各方面的条件肯定不会比一汽差。”
于金跟江辉自然也是认识的。
并且南山科技现在还是沪上汽车制造厂和沪上大众的供应商呢。
不过曾经颇为辉煌的沪上汽车制造厂,现在的面临的局面却不是很理想。
如果没有红旗轿车跟宝马汽车集团的合作在前面作为参考,于金估计也就只能在内部想一想改变局面的办法。
现在有了借鉴的对象,他自然也想抄作业。
反正到时候就算是合资失败了,他也可以找到借口。
“于厂长,我们集团肯定是非常愿意跟沪上汽车制造厂合作的。”
“不过当初一汽那边耿厂长跟我们商讨合作的时候,就提到了一些排他性的合作条款。”
“如果您可以说服耿厂长接受我们双方成立合资公司的话,我这肯定是没有意见的。”
江辉其实是不想跟沪上汽车制造厂搞什么合资公司。
有新车型的话,自己生产,100%享受利润,不是更好?
干嘛要分一半给人家?
跟一汽合作,那是考虑到了人家在华夏汽车行业的特殊地位,算是给宝马汽车集团额外的买一份保险。
但是沪上汽车制造厂作为一家地方性的汽车厂,影响力完全没有办法跟一汽相提并论。
哪怕后世沪上汽车集团的发展很好,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现在有了宝马汽车集团之后,沪上汽车集团还有没有那么光明的将来,都还是两说呢。
不过不想合作归不想合作,这话肯定是不适合直接这么说出来。
那也太得罪人了。
所以江辉一瞬间就想到了把这个锅甩给耿卫东。
反正等会自己打个电话简单的说明一下,他就不相信耿卫东会同意宝马汽车集团跟沪上汽车集团成立一家类似的合资公司。
那岂不是在跟红旗宝马抢夺资源?
这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