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有很大的黑烟。
尾部的螺旋桨之前是放在水面上的,发动机启动后,怠速状态下螺旋桨也旋转起来。
船老大抬起一个控制杆,螺旋桨渐渐的没入水中,船尾冒出一股股气泡。
等到船老大慢慢的提高档位后,传动轴的速度变得飞快,船尾的水和气泡也越来越大,沉重的渔船开始缓缓的加速往江中心驶去。
“老乡,这船坐这么多人,看着摇摇晃晃的,很危险啊,那些坐船的人不怕船翻了吗?”
王建昆等得无聊,看到旁边几个好像在等船的人,于是拉住他们闲聊。
“怕当然是怕的,但是谁让这种船便宜呢,那边那种大的国营船,坐着倒是很平稳,但是票价是这种船的2倍了,所以一般的人都会坐这种私人改装的船的。”
“那政府不出面管管,让他们不要装那么多,不然遇到大风天,到了江中心很可能会翻的。”
“管?咱们管得了,长江这么长,这里不让上那么多人,开船的会到其他地方再拉点客的,他们船票那么便宜,不多拉点怎么挣钱,所以管不了也没法管,坐船的只能是求菩萨保佑,不要到了江面上再遇到大风就好了。”
王建昆听完想了想,也确实如此,目前政府也缺少船只,不可能出动那么多的船到江上巡逻。
另外国营的过江船只非常上,班次也隔得很开,现在长江上的大桥稀少,要过江的人和货物却越来越多,所以这种改装船的诞生是避免不了的。
之前也有渔船会兼职搞一搞运输,只是之前人少货少,很少有超载的,现在长江两岸经济开始快速发展,这些渔船也就有了更多的活了。
星耀集团的发动机和齿轮箱只是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机械动力,所以他也没有必要去管。
不过他觉得国内的内河运输潜力还是非常大的,既然国营单位和船厂忙不过来,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那不如就让四海集团和星耀集团再提供一些助力,到长江上下游再开几家中小型船舶制造工厂,专门制造中小型内河运输船,帮助两岸人民解决过江的难题。
想到这些,他往摩托车那走去,用后备箱里的卫星通信装置联系陈兴东和潘华,让他们俩配合起来,扩大国内的内河运输船制造和航运公司。
布置完任务后,去南京的船也要出发了,他乘坐的是四海航运的c-200级运输船,所以摩托车是可以带上船的,而且不需要额外包装。
他将摩托车开到码头那,把船票给到验票人看了看。
检票员看到行李那栏写的只有一辆摩托车,于是用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