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政策变幻莫测,发展方向需要调整
晚上吃饭的时候,王建昆问起了队里打算买拖拉机的事情。
“建昆,那拖拉机厂现在不能卖给我们拖拉机,说是有什么政策,让我们等,队里也不是很急,所以我就没跟你说让你去操心这事情了。
你是怎么知道这事情的,王丽平给你说的吗?”
“是啊,他来找我帮忙,让我想办法给他买一辆拖拉机跑运输。”
“建昆,你能搞到就搞,搞不来也别勉强,今年下半年这边对个体和私营经济好像收紧了一些,很多国企的东西没点关系都不卖给私人或者咱们这种队办企业了。”
“哦?政策收紧,什么时候的事情?我好久没关注这些,倒是不知道这个情况。”
“这打击私营和社队企业的事情好像是82年上半年从咱们旁边浙省开始的,主要是对那些五金交电行业进行重点监管,不允许私人和队办企业购买汽车,拖拉机,机动船等大型运输工具从事贩运,这政策传到咱们这比较晚,去年咱们拖拉机订得早所以很快就拿到了,今年就不行了。”
王建昆听父亲这么说,让智子帮忙调取脑海中收集的一些报纸新闻,看看这政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经过智子整理汇总,王建昆知道了这一限制政策的原因和相关规定。
原来国内在经过了整整两年的改革开放后,经济获得复苏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这两年间,国有企业之外兴起了数以十万计的小型企业,它们或各自为战,或者形成联盟,同国有企业争夺市场,争夺原料,争夺职工,争夺利润。
于是一场力保国有企业的讨论就在高层展开了。
其中的市场派意见是,放权让利,改革有局限性,主张把改革的重点放到“物价管理体制改革”和“流通渠道的改革”方面去,逐步取消行政定价制度,建立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
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加强集中统一”,“最后的落脚点是中央集中统一”。
于是有人因而提出“笼子与鸟”的理论,大意是说,企业如同是一只鸟,不能老是绑着它的翅膀,要让它自由的飞,而国有经济体系则是一个大笼子,鸟再怎么飞,也不应该飞出这个笼子,而私营企业和小集体企业就是这个笼子外的野鸟。
后一种论述显然更得中央高层的信赖,于是“笼子与鸟”理论就开始频频见诸报端了。
而中央的这一判断,很快就得到了国有企业们的呼应。
很快的,在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