艇的石墩。
然后把快艇系泊上去,人也来到长堤上。
接着调动超能力开始制造第一架载人的飞机。
这款飞机是让智子帮忙设计的,王建昆对它提出的要求是操纵简单,只要求能够进行最基本的水面起降,然后空中盘旋,高度能够达到1000米,时速达到500公里左右就可以。
王建昆之前在地下基地里制造了一台跟航母上一模一样的飞行模拟器,在上面进行过十几个小时的模拟飞行。
现在要在真实环境中驾驶真飞机进行飞行,一开始肌肉反应肯定跟不上脑子的,所以飞机的性能指标不用一上来就定那么高。
等他的身体熟悉适应了飞行,肌肉协调能力增强了,再逐步改造这款水上飞机,毕竟他用超能力进行制作不会多少时间。
这架水上飞机下面是两个浮筒,王建昆最先制造出来,然后是飞机的主框架,主要材质是超硬铝合金,部分受力结构是合金钢。
主体制造完成后,王建昆检查了下尺寸,跟脑海中设计的图纸进行了精细比对,防止有误差,毕竟是要飞上天的东西。
对比完成后发现没有明显的误差,于是开始制造机体内部的发动机,油箱,液压控制系统,电缆线,然后就是座舱,显示仪表等等。
此时的飞机已经从一个骨架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模样了,虽然是最简单的单坐单发活塞发动机的小型飞机,但是各种管路看起来还是非常多非常复杂的。
现在最新的控制系统是电传飞控,应用这种控制系统后管线会大大的简化,不过目前王建昆还不打算应用,因为那套控制程序相对来说非常复杂,需要收集大量的风洞数据和实飞数据,还要结合试飞员千百次的试飞情况才能确定好飞控程序,那个就留待以后有了自由发展的地盘再考虑使用。
骨架和血肉都填充好后,就开始了蒙皮,座舱盖和前端的桨叶制造。
蒙皮就选用了最轻便的软木蒙皮,重量轻,制造快,是以前活塞飞机的首选蒙皮。
前端的螺旋桨桨叶也是木制的,桨叶形状是在地下基地用小型风洞吹过的,能够很好的借用空气的力量。
所有结构都制造完成后,王建昆看了看天空,今天天气晴朗,天空上有少许的几团白云,于是王建昆给飞机涂覆上了天空蓝,这样远远看去很难发现天空中有架飞机在飞行。
这些都搞定后王建昆先给飞机加油,一般来说飞机的油最好是用航空煤油,不过目前这款飞机用的只是一台气冷9缸活塞发动机,起飞功率大概是200千瓦,额定功率是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