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
“也不知道你画的是怎么样的我。”霍去病喃语一句,显得对刘挽所画的他很是期待。
好在,这份期待没有让霍去病久等。第二日早朝后,刘挽在刘彻那儿提起科举的试卷。
额,大汉朝要开科举了呢,刘挽提起的,底下的人们都错愕得不知如何插手,纵然在此之前刘挽已然提议让刘彻下令众臣拿出个章程。
可是,让他们动脑想出的都是损及他们的事儿,这些人能干才怪。
三催四请依然没有章程,一度让刘彻气不打一处来。
可是,刘挽认为刘彻该早习惯了才是,这些人又不是第一天这般模样,怎么先前的时候刘彻能接受,如今反倒不成了。
刘彻一听刘挽说起风凉话,那心情绝对是算不上好的。
大汉的种种问题刘彻若非清楚,也不会早些年开始推行察举制,可惜,这样的办法在这些年里也被人渗透,刘彻再一次被人架空。
刘挽提出的科举制,刘彻瞬间意识到其中的好处,但同时也向刘挽指出问题所在,世族底蕴毕竟摆在那儿,他们可不是好相与的存在。
刘挽不可能不明白一个道理,想让这些人老实不可能。而要说天下间读书最多的人也都是在世族。科举一开,最终得利最大的人依然是科举。要是不想继续由世族把控,须得让更多的人读书,让他们可以离得大汉朝的中央近一些,再近一些。
是以,刘挽提醒刘彻,藏书楼重要吧?
早些年刘挽推行的时候便是为现在而准备,那时候的刘彻何尝不是想到这个可能,只是刘彻怕是如何也料想不到,真会有用上的一天。
世族传承多年,久经战乱能存活下来的,都是厉害的。
刘彻被他们压得烦闷,不愿意受制于人的帝王,必须得千方百计的考虑如何削减他们的势力及影响力。
刘彻任用张汤,再让刘挽用商道不断的夺去他们的利益,确实能够达到一定的好处,而且局势显然是越来越好的。这样的情况下,再推行科举,刘彻只对刘挽提出一个要求,尽可能的让世族的人别太得利。
听起来有些可怜对吧。
当皇帝的竟然只求在推行政策的时候别让敌人得利太多,由此也可以看出,大汉的天下都已经落到何种的境地了。
刘挽知晓刘彻的不易,提醒刘彻别忘了官员考核一事。
诚然各家都是世禄世卿不假,但为官不为,更无法给刘彻这个皇帝分忧,难道刘彻不应该把这些人换下来?
世族虽然都有野心,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各自的私心,更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