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他知晓国库空了,也知道要用哪一种方式才有可能让国库有钱,那么刘挽手里的生意不是更重要吗?
李蔡觉得刘挽太能挣钱这点事对大家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刘彻想必也不能避免为刘彻所忌惮吧。因此李蔡才会有些拿不准,刘彻一直放任不管关于刘挽种种不好的流言。但凡真想护着一个人,怎么也不应该放任舆论发酵的的对吧,尤其眼下的是愈演愈烈。偏刘彻依然没有要动手管管的意思。
情况随着刘彻越来越不管,竟然有人在上林苑外要求刘挽给个交代。
不,或许更贴切的话,得知刘彻召集文人共聚于上林苑中作赋,既有人在上林苑外控诉刘挽贪墨赈灾银两,致使百姓惨死,受灾之地有人都赶到京城,求刘彻彻查此案。
因着刘彻创察举制,又有刘挽建藏书楼育天下英才,故这一回通过举荐被刘彻留在长安的各地人才有六十之多。
刘彻原本得了人才,心情上佳,结果怎么着,有人在上林苑外闹事,不仅如此,底下的这些刘彻才得到的人才里也有人在此时出面相询,“敢问陛下,因泰永长公主是陛下宠爱的女儿,陛下便如此徇私舞弊,一味偏袒,难道不怕寒了天下人的心吗?”
既见人才,谁家不好奇这一年得来的人才都是何等的才学,既心存好奇,刘彻也无所谓让人看,上林苑里皇帝召见才子,如此大好的日子,何尝不是各家入上林苑观景聚会的好机会。男/女虽然分宴,但离得不远,不过是隔着帘子罢了,外头的动静各方都能听得分明。
上林苑外的动静闹大了,又有贤才出言相询,女眷中,目光落在刘挽身上,无声的似在询问,刘挽当真做下这等不义之事?
正主儿刘挽慢慢悠悠的端起茶水喝上一口,好似那外头说的事同她毫不相关。
刘彻依然不有作声,如此态度,自有臣子出面道:“言重了言重了。”
意示一旁的人将这坏气氛的拖下去,那位青年不过二十四五岁,不由分说的将企图拉他走开的人推开,不善的道:“陛下,自泰永长公主赈灾以来,贪墨之事传得沸沸扬扬,小民不明白,陛下为何不派人查个清楚?是非黑白,本该有个结果。当为天下知,大汉律法并非摆设,也好让我们这些人安心。明陛下志安天下,并非满心只有私/欲。”
“放肆。”刘彻在听到只有私/欲时,喝斥一声。
“父皇。”刘挽终于出来,站在廊下,一旁华柬为刘挽打起帘子,刘挽站在台阶下同刘彻福福身子,“事因孩儿而起,连受灾之县百姓都被他们请入长安了,如此兴师动众,该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