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夫子仍然每早上都让他们晨读半个时辰,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为了加深记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
……
朗朗书声是私塾每日清晨必备的,读了半个时辰之后,陈夫子便开始教他们如何作诗,如何破题,写策论。
古代没有黑板,陈夫子口头告诉甲班的众人策论题目后,便让他们开始写。
题目是:洪灾古存亡之术,请问洪灾可为举,其害可为备乎!
(翻译:洪灾自古以来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请问,面对洪灾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在洪灾来临前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加以防范?)
除了花涧,其他四人知道题目时皆是眼前一黑,不过花涧也没比他们好到哪去。
盖因原主就是因为家乡的洪灾才会来到杏花村,花涧也因此知道洪灾的危害有多大,故而了解了一番面对洪灾人们可以做什么。
不过杏花村到底不是发生洪灾的地方,花涧知道的并不多。
其他四人就更别了,除了花涧来自乡下,他们全是桃源镇上的,家里条件不错,个个都是不事生产的大少爷。
知道题目后简直两眼抓瞎,完全不知道该写什么,花涧思索片刻,终于下笔。
答:洪灾前覆屋,修水屋,实保屋,备五谷以足。洪灾至远水,避水中校洪祸后欲避食被水污谷,保饮安源。
(翻译:洪灾前检查房屋,修复漏水的屋顶,确保房屋结构安全,准备好充足的粮食。
洪灾来临时尽量远离洪水,避免在洪水中行走。
洪灾过后要避免食用被洪水污染的粮食,
确保饮用安全的水源。)
由于花涧当时了解的并不多,只能写出几点,姜润泽几人就更不用了,答案五花八门。
陈夫子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作答,时间一到,陈夫子便喊了一声“时辰到,停。”
众人纷纷停笔,陈夫子一一查看,最先看到的是花涧的,陈夫子拿着花涧的答案看了一会儿。
花涧悄咪咪的抬头想看看陈夫子的脸,试图从陈夫子脸上看出些蛛丝马迹。
然而陈夫子面无表情,什么都看不出来,花涧不禁心里打鼓,开始紧张起来,静静的等着陈夫子的宣牛
好在陈夫子并未看很久,他放下花涧的答案,冷着声音点评:“答得还算有条理,就是太少,不错。”
若不是脸上露出还算满意的表情,光听声音会让人觉得自己答得一塌糊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