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情况下松江要是还能富裕那才是有鬼了。
那么好的位置,加上上百万白银热钱砸下去,松江府绝对可以迅速恢复民生。
四万三千六百顷,也就是说,即使徐阶退还了十万亩田地,仍还有三十五万亩田地没了踪影。
洪武二十六年,松江在册田亩五万一千三百二十二顷九十亩,也就是五百一十三万亩,到了弘治十五年重造,松江在册田亩余四万七千一百五十六顷六十一亩八分八厘六毫,也就是说有四十二万亩田地消失了。
其实这些地方府县主官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大明朝官方有一套完整的地方指导手册,不单单只是那本《知县到任须知》,朱元璋命翰林院编修的《诸司职掌》、李东阳所著的《大明会典》中也有地方官的施政纲要,包含了民生、教育、军备、基建工程防汛几乎这一时期所有和国家息息相关的政务。
一如此时此刻的松江府。
总的来说凭借着江南得天独厚的地缘条件,让百姓活命是一点压力都没有。
就照本宣科的按着干,实际上也不会干的太差,之所以弄到嘉靖朝时期国家虚弱成这个样子,错的不单单是人。
不过徐阶的元妻沈氏死的早,后来徐阶在北京续弦,几十年也都在北京升官、当官。
按照三十税一的标准,国家少征税十万石。
除了这个标准的粮税之外,明朝还有火耗税的存在,每石要增收五斗六升,也就是说要增收百分之五十六,相当于三十税一点五六,如此又是五万六千石。
没了八十万亩地,但户口却增加了,人均田地变少,徭役、火耗和课杂税的钱就要摊派到所有自耕农户身上,看似很轻的三十税一,实际上百姓的生存压力日趋增大。
而官绅、生员们家中的囤粮,早都已经多到腐烂掉。
但是宁愿腐烂也不能降价卖。
李崇面对着眼下的局面,脑子里想到全是明年考成的事情。
怎么做才能让松江今年的赋税跳个高呢。
想来想去,李崇就将主意打到了沈传名这个舅舅身上。
谁让沈家是松江巨富呢。
虽说有一多半的钱都是替徐阶赚的。
“你说什么,双粮价?”
沈传名颇为诧异的看向李崇,没想到后者来找自己说了这么一件事。
后者很是认真的点头。
“没错,双粮价,从今天开始松江府推行双粮价,陈粮、新粮的价格不能一样,眼下松江各县刚刚恢复民生,远东商号已经拿钱开始招工,开挖黄浦江水入海,上海开埠在即,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