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够说真正解决了刚果河流域黑人土著人口问题,用比较温和的手段实现“腾笼换鸟”,成为这片广阔天地的真正主人。
连续九年的高强度移民,截止到1893年告一段落,提前一年结束大规模移民计划。
在此期间,年均移民总数超过40万,九年移民总计416.65万人,这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辉煌业绩。
至1895年初,刚果河总督府辖下的总人口为988.27万人,年满7岁以上的华人移民二代约占一半,距离突破人口千万大关也就是一步之遥。
从1893年底开始
移民刚果河优惠授田计划正式取消,这是大楚王国最后一个取消优惠授田计划的边疆殖民地,也意味着王国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计划乍一取消,前往刚果河的华人移民就出现断崖式的下跌,从月均3.5万的规模,陡然下降到1894年元月的2471人。
到了2月份,只剩下1558人了,移民数字缩水的非常厉害。
这么点儿移民人口,每个月连一艘移民船都开不出去,这导致前往西非的定期移民航班纷纷取消,转入太平洋航线上继续运营。
整个1894年
即优惠授田计划取消的第一年,面向刚果河流域全年华人移民总数只有1.298万人,还不及上一年月均移民的一半。
仅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华人移民极为现实,没有巨大的好处诱惑,那是断然不会前往西非那么遥远的殖民地。
好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刚果河总督府婴儿潮一浪高过一浪,新出生的人口每年都在大几十万规模,增长速度相当惊人。
当地的华人移民非常愿意生孩子,无论牧场主,种植园主还是农场主,打理自家产业主要靠孩子。
很多当地小孩子十来岁,就能在马背上驱赶着牛群迁徙,动作娴熟无比。
开拖拉机运货,犁地,耙地,收割牧草,堆储青饲料和干草,样样农活都能拿得起,成为农场,牧场生产的主力。
大海湾城有个叫莫行礼的大牧场主,拥有11万亩的辽阔牧场,饲养了上万头牛羊,他的牧场完全靠自家的孩子打理。
此人娶了12个老婆,生了大大小小74个孩子,家里的女儿成年了只招赘婿不外嫁,加上孙子,孙女一大家子人足有一百五六十人。
硬生生的将莫家牧场发展成为莫家镇,这种情况在刚果河并非个例,很多华人家庭虽然没那么多孩子,但有一二十个孩子很普遍。
假以时日
即便没有外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