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线。
此举意义重大,旨在强化北方边界线居民安置进程,巩固边防,深化殖民,将楚国的殖民开拓深入到内陆腹地,清除尚未征服的偏僻边远部落。
在完成“北方公路”的基础上,后续将建设运输能力更强的北方铁路,一举打通殖民地内陆运输困难的最大症结,完善北部区的殖民结构。
刚果河流域毕竟是面积广达350万平方公里的超大型殖民区,几乎与英属印度面积相仿,且地理自然条件优越,值得深入殖民开发。
郑守绪总督是典型的行政官员,其就任这一重要职司,代表着楚国对刚果河流域殖民地政策上的改变。
由原本的军事镇压,围剿,征服和广泛的殖民开拓,转向了殖民地建设发展的通衢大道,此时,就不宜由军事官员继续担任殖民地最高长官。
专业的事情还要由专业的人去做,就是这样朴素的道理。
楚王郑国辉接过厚厚的可行性报告,一边听着奏报,一边开始翻阅起来。
深化刚果河流域的殖民进程,总督府方面结合本地自然条件,提出拟以“北铁南水”建设运输主渠道。
所谓的“北铁南水”,就是殖民地北方建成最终的北方铁路,从大海湾城向东直达东非大裂谷一侧的月光湖镇(注:即卡莱米),这是位于坦噶尼喀湖畔的一处华裔定居点。
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六大湖,也是世界第二大深水湖,总面积约为3.2万平方公里,曲折蜿蜒的湖岸线长达1900余公里。
这里是楚属刚果河殖民地与德属坦桑尼亚殖民地的分界湖,两家各自拥有一半,与南方的马拉维湖情况类同,都是位于东非大裂谷内的分界湖。
坦噶尼喀湖是典型的淡水湖,淡水储量惊人,湖岸线周边有十几条河流汇入,草木葱裕,环境优美,是发展农业和渔业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刚果河总督府看中了这里,恰逢当前移民热潮蓬勃发展,需要更多的土地去安置源源不断抵达的华人移民,建设北方公路干线恰逢其时。
总督府拟投入1400万银洋,沿途建设30余座采石场,4座水泥厂,十余个木材加工厂和众多的碾米厂,榨油厂,农具厂等等,具备基础的轻工业能力。
以此为基础
在北方公路沿线设置不少于40座城镇,上千个村落,形成总量约为60至70万的华裔移民安置能力。
北方公路全长约2480余公里,拥有足够广袤的回旋空间,地理范围涵盖大片森林,高山,戈壁,半干旱草场和适宜农耕的河流冲击平原,沿线地形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