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返航
访俄期间,楚王郑国辉最鲜明的印象:就是简直如同北方版的大清朝。
或是忽略人种的差异,沙俄的贵族和地主阶层高高在上,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这与中下层的民众形成了鲜明对比。
无论是在圣彼得堡还是在其他城市乡村,到处都可以看到衣衫褴褛的穷人,时不时的还可以看见冻毙于路途的人,已经被积雪掩埋大半。
整个国度充斥着保守,落后和愚昧的气息,只有在沿里海的奥德萨与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少数地方,以法兰西为主的列强资本才能掀开这个庞大封建帝国的一丁点边角。
怪不得沙俄帝国只比大清朝多撑了十几年,腐朽的统治就分崩离析了。
任何事由,都有其内在的规律。
令整个欧洲恐惧的潮水般沙俄农奴士兵,只要给一块掺杂了木屑的黑面包,就能够在极寒的天气里战斗一整天,几乎无畏生死。
即便饿着肚子,也能在战壕里坚持数天甚至更久。
不是这些沙俄农奴士兵秉性如此,而是从小生长在极端困难的残酷环境,意志已经被锤炼的像晒干的牛皮筋,变成了麻木的战争机器。
地处高纬度的寒冷地带,粮食产量普遍较低。寒冷与饥饿的记忆几乎伴随着普通沙俄人的一生,他们普遍向往温暖的地中海地区,向往阳光和面包。
这就解释了沙俄二百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西进政策”,向西,向西还是向西,连续发动了十次讨伐奥斯曼帝国的战争,每隔二三十年就是一次。
一代代人的努力,沙俄帝国终于占据了肥沃的乌克兰大平原,消灭了鞑靼人占据了克里米亚,打败了奥斯曼帝国,获取了黑海沿岸的众多港口,几度兵临伊斯坦布尔城下。
只有亲临其境,才能深切体会到沙俄对于温暖地中海的执着。
楚王郑国辉并不同情俄国人,在他访问期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一众庭臣们,向楚国郑重提出了石油贸易争端问题。
楚王郑国辉的回答非常简单:
“尊贵的沙皇陛下,我建议您派遣一个具有独立判断力的使团,前往美国德克萨斯实地考察一下。”
“在那里,美国人新近投入的采油井口数以千计,还有海量的资本源源不断的投入。其潜在的石油产量增长十分惊人,现在仅仅是开始。”
“当一个原本三个人的餐桌,忽然涌上来几十个美国人,所有人都得饿肚子。”
沙皇尼古拉三世沉默良久,这才皱着眉头问道:“这就是楚国率先发动石油贸易战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