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岁月的声音。
兼任皇家使团导向使的副秘书长李经羲站在山石的下方,仰头肃然的凝视国王陛下硕长的身影,目光中满是祟敬之情。
还有很多年轻的使团官员,与他流露出的神色一样。
国王陛下是一手开创并建立这个强大海外华人国家,在华夏传承悠久的历史中,开国君主就笼罩上了一层神圣光环,帝王威严深重。
每一次对外殖民开拓战争的胜利,都会加重这道光环,附带出别样绚丽的色彩。
累积至今,已然是神一般的存在。
楚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海外国家,严禁说胡语夷话、严禁穿胡服、严禁从胡俗(注:土著宗教禁止),只有对旅居楚国的欧美列强白人网开一面。
师从《大明律》“其辫发椎髻,胡服胡语胡姓一切禁止”,这一政策在历史上有迹可循。
《大明律》有云:
“凡蒙古人、色目人,听与汉人为婚姻,要两相情愿,不许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
在西非殖民地约定俗成的规矩,虽然没有明文颁发,可比《大明律》更为森严,那就是彻底剥夺土著黑人部族人口婚姻繁衍的权利。
禁止其拥有土地财产,禁止其随意流动,禁止其享有一切公民之权利,只能是附属于雇主的存在。
在西非的刚果河殖民地,这些被强制劳动的土著黑人不被称为奴隶,而是发明了一个新名词叫做“包身工”。
实际上换汤不换药,就是被拘禁在农庄和种植园中的农奴罢了。
在中美洲被殖民的印欧白人,和南美洲巴塔哥尼亚总督区的被压迫奴役的印第安人,同样也被称为“包身工”。
楚国广阔的疆域范围内
只有华裔居民和签署相关领事条约的欧美列强白人拥有完全且平等的公民权利,其他的都是被奴役阶层,生而不平等。
楚国只强调华族利益,说华语,穿华服,习华俗,视此强硬民族融合政策为国家稳定基础,二十多年来一贯坚持。
即便是来自欧美列强国家的白人想要享受完全的公民权利,也得迎娶华人女子或者嫁给华人男性,才能够不受限制的经商置业。
否则,在各种明里暗里的潜规则制约下,很难有所作为。
在这种强力同化政策的推动下,如今的楚国本土已经不再统计华人人口占据社会的比例,那没有任何意义。
在夏威夷和中美洲等少数边疆外岛,虽然还有相关数据,可民族融合的进程进展飞快,估计用不了多少年就会废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