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排位第七到第10的城市
在《楚国1882年总体国民经济发展报告》中,对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一项城市建设,人口和经济发展罗列了详尽数据,清晰的勾画出了城市发展的样貌,尤其以楚国十大城市为主。
相比较1871年时期的城市发展水平,当时楚国第十大城市安赫莱斯,人口29.71万,接近30万人口,是楚国十大城市的守门员。
十一年过去了
楚国总人口从1871年的1377.6万,发展到1882年底的4685万总人口,总人口规模增长了340%,其中华人新移民就超过二千余万人,是人口飞速增长的主力军。
正因为人口规模的总体扩增达三点四倍,楚国十大城市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1882年排位第十的斯里巴加湾人口就达到了55.21万人,比1871年时期全国第四大城市宿雾的49.32万人口还要多的多。
更是比原本1871年第十大城市安赫莱斯29.71万的人口,门槛提高了一大截。
由此可见
楚国十大城市的门槛在飞速提高,城市人口更多,工业化集成效应非常明显,城市建设水平也极大的提升,高楼大厦变得越来越多了。
斯里巴加湾原本是楚国第九大城市,人口从1871年的34.71万,飞速增长到1882年末的55.21万,却差点没有保住十大城市的地位,可见国内城市竞争之激烈。
原本1871年十大城市中的第八位卡加延,第十位安赫莱斯,都被挤出了1882年楚国十大城市新榜单,黯然离开了排名,可见城市角逐已趋于白热化。
斯里巴加湾的经济主要是围绕着石油开采发展起来,丰富的资源带来丰厚的收入,促成了这座城市的大发展。
在楚国的大都市
普遍铺上了光洁整齐的沥青路面,用油漆画出了白色的分道线,道路两旁高大的行道树和灌木,一年四季常开朵。
新的有轨电车普遍推广开来,迅速成为城市交通的主流,代替了原本的公共马车,减少了很多牛粪马尿的污染。
电话和电灯的普遍应用,已经是大城市中的常态。
楚国城市的发展紧随着欧洲科技潮流,这在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尤其很多城市中产家庭都用上了电灯,令夜晚也变得明亮了许多。
新型的碳丝电灯更加耐用,以前每个月都要换一个电灯泡,现在半年到一年才要换一个电灯泡,若一个宅子10多个房间,那很大程度的节省了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