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街垒宽1.5米至2米,高度普遍在3.2米,最前方由砖石砌成,表面覆盖一层混凝土抹平,还要加强1~2层铁丝网,用于强化其防御力。
中间填充大量的城市瓦砾,反复夯实,最里侧用木板栅栏围挡,修起来速度快又牢靠。
城市街垒内有高2米,可来回走动的高台,外置1.2米高砖石混凝土砌墙,留有方形射击口,两端与城内坚固的房屋建筑连接在一起。
为了加固这些坚固的城市建筑,新加坡远征军特意在最外层防御线上,运送大量泥土,对这些坚固房屋内填充泥土,反复夯实。
如此一来
即便英国进攻的野战炮击破建筑墙壁,也无法导致房屋坍塌,或形成可以攻入的缺口。
在城内,修建了高达上百道的城市街垒,把所有的进城道路完全堵塞住。
这些加强版城市街垒,与城市中的坚固建筑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分割城市的大大小小防御圈,让人看了头皮发麻。
合计二百多门十磅帕罗特线膛炮与12磅拿破仑野战炮,分置于城市的各个方向。
这其中一多半的12磅拿破仑野战炮,都是缴获英国人仓库里的存货,大口径的舰炮和海岸火炮运回了国内,小口径的130多门拿破仑野战炮,就留在了城市防御作战中。
很多火炮被置于屋顶之上,有着宽敞无遮挡的射界,射程也有所提高。
整个新加坡城内
如今拥有高达2.4万人的兵力,另外,众多的海岸要塞布置有四千五百余人,外围要塞4200余人,还有几百名分布于全岛各处的警戒哨兵。
可以说,已经将这个小小的岛屿密不透风的防御起来,防御强度甚至高于马尼拉。
英国人修建的新加坡要塞炮台,基本上炮口全部对准南方海峡,分为东炮台要塞区和西炮台要塞区,再加上二座岛屿炮台要塞。
这两座岛屿炮台要塞,分别是圣淘沙的西勒索炮台要塞和武公岛炮台要塞。
以上这些要塞炮台普遍装备了24磅,32磅至最大口径68磅的海岸重炮,射程最远可达4000余米,足以封锁新加坡南部海峡。
而在新加坡岛北方,则完全没有相应的防御设施。楚国新加坡远征军正是抓住这一致命弱点,在柔佛海峡登陆后,从背后给了英军致命一击。
如今换做楚国新加坡远征军防守,自然不可能再犯这种低级错误。
通过派遣大量的辅兵及征集当地劳动力,在短短的半个多月时间内,楚国远征军利用就地取材的山石和远道运来的建筑材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