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国内铁路规划布局
在钢铁厂的料场上,等待冶炼的铜矿粉和铁矿石堆积如山,绵延一千六百多米长,三四十米高。
有两台在铁轨上运行的蒸汽铲,在料厂里“吭哧吭哧”的不停运作,将一铲斗又一铲斗的原料装入料车,极大的节省了人力。
这种蒸汽铲作用类似于挖掘机,最初是由威廉·奥蒂斯发明,他在1839年凭借其设计获得了专利。
它们被设置在一个里面安装有锅炉和移动引擎的底盘上的,沿着铁轨行进。
铲斗臂和驱动发动机安装在可以有限摆动的底盘的一端。配备有凸缘轮的转向架,由用锁链驱动的轴给轮子提供动力。
工作时,蒸汽铲沿铁路轨道前后移动。
楚王郑国辉对这种工程机械没什么研究,只是交代随行人员,可以对蒸汽铲进行深入的技术研究,改进其性能。
至少可以自由的移动,速度不要求多高,工作灵活性就大大的增加了。
机器可以做的大一些,铲斗做的大一些,想办法改进能够自由的360度回转,这都是可以改进的方向。
看了一会儿后
楚王郑国辉在众人的簇拥下,又前往3号高炉和4号高炉所在的生产车间,视察了热火朝天熔炼的现场。
出来的时候,几乎人人都是一头一脸的汗渍,混合着工厂里细蒙蒙散落的灰黑色烟灰,用手一抹,就成了大脸。
用水浸湿后的温热白毛巾,只要在脸上擦过一遍,就变成黑毛巾了。
楚王郑国辉与众人一起,在八打雁钢铁厂办公楼前的水池子边上,说说笑笑的简单洗了一下,便进入厂部大会议室开会。
这是他的习惯,举凡视察重要的工矿企业和大型基建设施,都会开一个现场会,联合各部门解决发现的问题。
在会议中
南洋重工总经理方为善男爵拿出了具体数据,陈述如今的生产能力,远远赶不上矿山的供应能力,希望规划八达雁钢铁厂的三期工程。
三期工程包含两座炼铁高炉和一座炼铜高炉,年增加冶炼能力约四万吨。
全部产能建设完成后,八打雁钢铁厂可以达到年产10万吨的生产能力,跻身于当今世界一流钢铁厂行列。
楚王郑国辉仅略一考虑,便答应下来。
在今后三年交通部工程安排中,海南岛和通州岛都有铁路建设项目,在巴拉望岛,香格里拉岛也都规划了长度不等的铁路建设项目。
陆续开工后,对于铁轨的需求量显著上升,这点钢铁产增量还是能够消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