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移民实边
在进入1867年的1月份和2月份,政府方面遵照楚王的指示,实行“移民实边”政策,极大地充实了对太平洋边疆海岛的实际控制,进一步推进了屯垦开发。
这虽然增加了一些基层官员工作量,但对楚国版图长期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战略层面的布局。
连续两个月的“移民实边”,共计向关岛,塞班岛,香格里拉群岛,所罗门群岛,威克岛,中途岛,斐济,密克罗尼西亚,瑙鲁,马绍尔群岛等边疆海岛移民18.92万人,以华人青壮年男女为主,大致为男八女二的比例。
这其中
关岛,塞班岛,香格里拉群岛和所罗门群岛共计安置了15.53万移民,剩下的20多座太平洋岛礁安置约3.4万余人。
针对上述岛礁的移民屯垦推进,政府方面专门组织了两只运补船队,对上述太平洋岛礁进行运补。
一支是美拉尼西亚运补船队,由4艘风帆货船组成,每两个月往来一次,执行定期运补任务。
主要负责补给香格里拉群岛,所罗门群,斐济,瓦努阿图等该方向的岛屿。
一支是南太(注,南太平洋简称)运补船队,又称为密克罗尼西亚运补船团。由三艘风帆货船组成,每三个月往来一次,主要补给澳洲大陆及新西兰周边的南太平洋地区群岛。
这包括基里巴斯,马绍尔和帕劳等太平洋岛屿,是距离最远的远海边疆岛屿。
周老蔫少将的积极性很高,他率领远航船队4个多月时间,刚刚返回不久,几乎把自己晒成了黑猴子。
这次远征未动刀兵,几乎把南太平洋这一方向上,除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外的群岛囊括。
楚王郑国辉对下面将领这样的积极性,只能温言表彰了,转身通知政府,阶段性的扩张行动到此结束。
近几个月来
楚国与欧洲数国间优惠关税安排协定,得以正式签署,被称之为《马尼拉关税协定》,经贸往来由此得到制度保证。
这使得楚国与欧洲列强间关系融洽发展,尤其是络绎不绝来自新加坡的的英国布商人,促进了楚英双方的经贸密切联系。
远自英属印度总督府的英国商人也纷至沓来,将大量的贩运过来。
这种双边经贸交易,促进了相互关系发展。
楚国本地的热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合生长,印度是主要的产区之一,双方在这一领域的经贸往来,是社会的硬核需求。
楚国没有为此设置什么障碍,按照议定的税收办事,这让英方大为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