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港码头
即将出征的特混舰队静静地停靠在码头栈桥上,士兵们络绎不绝的登上大帆船,挥手与送行的人群告别。
此次出征塞班岛和关岛,抽调的是在此前战事中无甚表现的4个营,在800多名士兵中,老兵只有200余人,其他都是从刀盾手中补充的新兵。
辅助作战的这1500余民兵,全部来自于新近抵达的华人移民群体,在踊跃的报名中,选拔精壮且有丰富战斗经验组成,一多半都是客家汉子。
这些客家人,要么曾经在朝廷绿营中服役,要么就是无数次参加过宗族械斗,战斗经验相当丰富。
粤省的土客之斗,几乎波及了客家数百万人,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内,绝大部分的客家精壮男丁都经历过无数次惨烈的攻伐战斗。
其激烈程度,绝不亚于战争。
从中选拔出来的民兵,只要换上军装就能作战,且战斗力相当之强。
这些民兵除了发放必要的单兵装备之外,比如军服,腰带,水壶,绑腿之类,每人发放一张藤盾,一把连鞘腰刀。
藤盾是有本地特产的山中老藤,经过反复漫油,暴晒,然后加热变软后编制而成,随后还要再度浸油,暴晒,最后刷上大漆,既轻便又坚硬,刀砍无伤。
即便面对火枪,也有一定的防护力。
这防护力不是说能够完全阻挡火枪发射的圆形铁弹,只是起到缓冲的作用。
在实战中
很多手持藤盾的刀盾手遭受枪击,距离远的流弹,力道弱了,就镶嵌在藤盾上。
距离近的火枪直射,铁弹破开藤盾后,力道大大的减弱,打在腿上,身上侵入较浅,用刀子就能挖出来。
虽然伤,但是不致命,是对士兵极好的防护。
当然了,如果距离过近,在二三十米内的火枪直射中,藤盾也起不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配备的腰刀是由本地土法炼铁炉生产的优质铁,经过私人铁匠坊打制而成,刀口锋利无比。
随着出征的官兵陆续登上运兵船,特混舰队指挥官罗伯特少将和领兵出征的第二师副师长潘天寿,联袂来到了码头上,身后跟着十多名军官。
如今马尼拉的战事基本落幕,远征第二师的师座大人郑顺少将,明确即将出任临时政府警政总署总长一职,楚王令谕已经颁发。
原徐州守备,游击将军,远征第二师前副师长何汝霖,因功晋升二师师长一职,终于坐上了师长宝座。
二师副师长潘天寿功勋稍逊,在比拼中败下阵来。此次远征塞班岛和关岛,是楚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