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北伐在即
遣使送回了最新战报,黄山少将指挥着四路大军,对卡加延腹地的土著村镇展开拉网式扫荡,无论土著男女一律清空。
在卡加延地区
远征军队没有遭遇到类似天使港土著部落的集体抵抗,究其原因,是当地没有一言九鼎的土著酋长,各方意见不一。
各部族一盘散沙,平日里积怨甚深,互相都不卖对方的账。
等到华人远征军杀了过来,只是遭遇到零星的反抗,在被血腥镇压后,乖乖的束手就擒。
该地区的土著部族,明显没有巴拉望岛那么有血性,那么彪悍善战,当然死的也更快。
这是兰老岛当地土著部族的通病,在不断接受外来各民族融合与文化侵袭的同时,也学会了尔虞我诈,变得不再纯粹了。
连续几日
大量的土著俘虏被押运过来,县丞穆青和他率领的文吏们,随即进入了紧张而又繁重的殖民地建设中去。
卡家延的港口建设,是河港而不是海港,工作量要小得多,建设速度也快的多。
仅仅五六天功夫
河岸边的木质栈桥便成型了,随后大量的土著苦役犯被驱赶着修筑道路,桥梁。
卡加延县丞完全看不上当地土著部落的茅草棚狗窝,决定全部推倒重建。看了那么多,学了那么多,他的心中有一个宏大的建设蓝图。
在选定的城市地块上,土著苦役犯沿着白灰开始挖掘深沟,今后用作下水道设施。
由于人手充足,十几座砖窑,石灰窑,煤窑,木材烘干窑同时在建设。木材厂附近堆积如山,正在日夜不停的加工生产。
穆青是一个极有才干的官吏,他通过探访周边的地形发现,距离卡加延约十几公里的一片丘陵地带,粘土质地非常好。
这种粘质土含沙量小,颗粒细腻,非常适合烧窑制瓷,这个发现他大喜过望。
如今输入兰老岛最大的物资是什么?
就是瓷器,陶具啊,这玩意儿居家日子都少不了,本地没有,只能从大陆进口。
由于瓷器少,价格贵,很多移民家庭至今家中只有一个碗,男人吃完饭女人再吃,这种情况很普遍。
穆青敏锐的察觉到这里蕴含的巨大机会,立刻开始抽调苦役犯,在有经验的华人工匠帮助下,准备一口气建立20座瓷窑,生产出大量瓷器来。
制作瓷器最辛苦的活计,就是挖土制坯,挖来的粘土要仔细筛选,反复摔打制坯,过程非常累人。
这样的艰辛工作,自然就交给土著苦役犯去完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