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毋庸置疑。
其他的人口包括白人在内,都不享有类似全面的权利,也得不到政府层面的保护。
郑国辉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就是鼓励华人移民发挥聪明才智,会生产酱油的去生产酱油,会打铁的去打铁,会打猎的去打猎,能养鸡,养鸭,养牲口的尽管去做,把日子过得更滋润。
有钱了多娶老婆,多生孩子,三个五个不嫌少,十个二十个不嫌多。
政府在某些方面,放弃征税的权利,比如村民盖房子就不收税,目的就是要给予华人移民更大的自主权,把日子过得更好。
当然了
村子里免费划拨的宅基地是三分地,可以建造四间大平房,带前后院子和牲口栏,正常可以供一家十余口人居住。
如果嫌地方不够大,口袋里面又有些银子,那也可以额外加些钱,选择5分,一亩甚至两亩的宅基地。
当然了,地皮越大越贵,这就因人而异了。
每人一份的宅基地全部都是3分地,位置在哪里由村里指定,符合村镇规划要求,个人没有反对的权利。
如果不愿意,那么就失去了每人唯一一次免费获得宅基地的机会。
今后再想要宅基地,那就得钱买一块了。
3分地的宅基是免费的,若是5分地的宅基,就需要额外缴纳6两银子。
一亩地的宅基,需要额外缴纳35两银子,两亩地的宅基,需要额外缴纳99两银子,一点都不能少。
宅基地越大,价格翻番的往上涨。
有人开办铁匠铺或酱油坊赚了大钱,他就愿意盖大宅子,宁愿多交钱也选择两亩地的宅基地,自家五六个姨太太在一起住,那真是宽松又舒服。
每个村子里,总有几个这样的大户。
用不着羡慕人家挣得多,因为都是一船从崇明岛坐过来的,开始大家都是清洁溜溜,可以说不名一文。
别人有本事挣得多,活的滋润,眼红也没有用。
政府的政策公开透明,你要眼红也去拿钱买大宅基地,可以在村落红线范围内任意挑选,钱的比免费的确实牛气的多。
政府方面对税收也有分成,而不是全拿着。
比如销售宅基地的土地转让费,村子里可以得一成,府或县里得两成,其他七成上缴财政。
这样一来
村子里和县里都鼓励大户超标购买宅基地,他们也能落下些银子,用于各方面的开支,手里头宽裕些。郑国辉施政的第二点,就是“解放民众生产的积极性,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严格约束各级官员胡乱插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