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不住笑了起来,用手指着此人说道;“不用猜了,这位先生肯定是北方人,生性喜爱吃面条。”
“回将军大人的话,卑职确实是鲁西北人士,姓陶名静之,这么多年又吃到钟爱的面食,实在情难自禁,请将军大人恕罪!”
“此乃男儿本色,何谈恕罪之说?”郑国辉笑着摇了摇头,随即面向一众官僚说道;
“这位陶静之先生所言,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粮食生产不能以稻米为主,而是要兼顾小麦,高梁,玉米,红薯等其他农作物,这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有的人爱吃米,有的人爱吃面。
只有市场上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民众的幸福感才会增加,这是今后尤为要注意的方面。”
“将军大人,吾等受教了。”
“将军大人真正体恤民心,倾听民意,吾等远不及也。”
“将军大人,陶静之这一生唯有誓死追随将军大人,尽心竭力为民谋福祉,方不负此生矣!”陶静之更是深深的一揖到地,满脸崇敬之色。
郑国辉神情和煦的回应道;
“好,本将军希望与诸位一同努力,今后不但在这里站稳脚跟,而且要带领民众过上好日子。
怎么评价好日子呢?
就今天的这碗面条,现在因为小麦的产量很少,面粉的价格奇高,这碗面并不是人人都吃得起。
等到我们扩大种植小麦,建立了更多的面粉厂,让面条的价格降下来,人人都能吃得起,这才算是好日子。
哪一个华人移民都不傻,只有拿到手里的,吃到嘴里的,拥有自家的田产房屋,他们才会无比珍视拥有的一切,愿意用生命去守卫他。”
这番语重心长的嘱托发自内心,在座的军政官员都深受感动,默默的点头应下。
没有那些豪壮的语言,但却有用的多。
入夜后
郑国辉是住在一座宽敞的庭院里,这是为他视察修建的官邸,三进的院落不是很大,刚移栽的树木有些蔫头耷脑的样子,苗圃里的土还没有被青草覆盖。
房子里有种原木的清新香气,郑国辉在书房里,将原先列出的待办事务又划去了几条,所剩下的已经不多了。
等到这些待办事务全部划去,也就到了踏上归程的时候。
现在已经是1866年初,春节是2月19日,大约还有一个半月左右。
郑国辉不能等到最后,往年到这个时节,进京的各地官员络绎不绝,又到了炭敬,冰敬的时侯了,前往六部走动下关系。
他只需要到兵部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